我们致力于为用户为书迷提供免费好看的走进无人区全集 |
![]() |
|
优雅小说网 > 经典名著 > 走进无人区 作者:佚名 | 书号:40090 时间:2017/9/13 字数:18646 |
上一章 神奇的白色世界 下一章 ( → ) | |
金涛150年前,英国海军少将詹姆士。克拉克。罗斯率领的探险船“埃里伯斯”号和“恐怖”号从新西兰以南,穿过浮冰重重的洋面,驶⼊南极沿岸一个深深凹进內陆的海湾,这个海湾后来以他的名字命名,称为“罗斯湾”。当他深⼊罗斯湾南部,到达南纬78度,第一眼看见望渴已久的南极陆大时,这位见多识广的探险家噤不住感到一阵目眩,他的心被南极的⽩⾊世界深深地震撼了。 眼前的景象瑰丽壮观,令人胆寒。陡立的冰崖如同一道⽔晶似的长城横在面前,挡住了他们的去路。抬头望去,这座冰的长城像是刀劈斧削,壁立万们,啂⽩⾊的冰崖东西长900公里,平均⾼度50米,光滑的冰面熠熠闪光,有的地方悬挂着千姿百态的冰柱,迸散出 ![]() 罗斯发现的这道壮观的冰的长城,后来命名为“罗斯冰障”,是覆盖在南极陆大的大巨冰盖伸向罗斯海所形成的,这片平坦的冰原浮在海上,面积有45-50万平方公里,比两个英国的面积还要大。 的确,不论是早期的探险,还是今天的科学考察,南极留给人们最难忘的印象,便是那无处不在、千姿百态的冰雪。 几年前,笔者随国中首次南极洲考察队来到南极。一天,我们的科学考察船行进在格洛克海峡,向南极半岛 ![]() ![]() 南极洲是一个神奇的⽩⾊世界,一个和我们星球上其他陆大的绿⾊世界截然不同的⽩⾊世界。 这是南极洲最典型的特征。 地球的冰库宇航员从太空发现,我们的地球在茫茫宇宙中是一颗蔚蓝⾊的行星,这是因为神奇的生命之⽔赋予地球最美丽的容貌。 可是,⽔在地球的两极却不堪忍受极地的奇寒,凝成了一片⽩⾊的冰层。但是,地球的北极只不过是被欧亚陆大和北美陆大包围的一片海洋——北冰洋,北极的冰层都是飘浮在海洋上的浮冰,它们任由太 ![]() 南极洲和北冰洋的情况不同,它是地球上6个陆大之一,这6个陆大是欧亚陆大、洲非 陆大、北美陆大、南美陆大、澳洲陆大和南极陆大。南极陆大幅员辽阔,总面积约1400万平方公里,占地球陆地面积的1/10。这些数字意味着什么呢? 南极陆大比澳洲陆大要大得多,大于国中与印度面积之和,等于一个半国美的面积。也就是说,它在地球上具有举⾜轻重的地位。 但是,这样辽阔广大的陆大,它的自然景⾊却相当单调,它有广袤的⾼原,却没有⾼原上常有的绿⾊的田野和郁郁葱葱的山林;它有山⾕,却见不到奔腾在山⾕中的湍急的大江大河,只有蜿蜒的冰川在 ![]() ![]() 如果我们有机会坐机飞越过南极上空,将会发现,南极陆大是一个中部隆起的、向四周缓缓倾斜的⾼原,大巨而深厚的冰层如同一个银铸的大锅盖,倒扣在南极大地上面,所以又称南极冰盖。 这个大巨的冰盖不是薄薄的一层冰,像我们在冬天的湖面上见到的薄冰,随时都会破裂那样。南极冰盖的厚度相当惊人,平均厚度2000米,最厚的地方有4800米,尤其是在南极冬季降临时,陆大冰盖与周围海洋中的固定海冰连为一体,形成3300万平方公里的⽩⾊冰原,面积超过整个洲非 陆大。 南极冰盖,论面积之广、体积之大、气势之雄伟,在地球上都是举世无双的。 北半球的格陵兰岛也是为冰盖所覆盖,但冰盖的面积只有172万平方公里,南极陆大除了不到2%的地方有裸露的山岩而外,其余98%的地方都是冰雪王国统治的疆土。 科学家做过精确的计算,地球上无数的江河湖泊,再加上地下⽔资源,仅占全球陆地淡⽔总量的30%左右,而南极冰盖的总冰量约为3000万立方公里,也就是说,全球70%的淡⽔资源是贮存在南极的,以冰的形态贮存起来。从这个意义上来看,说南极是地球的冰库一点也不过分。 这个大冰库一旦融化,将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呢?肯定地说,南极冰盖如果全部消融,地球上许多沿海家国的大城市都将葬⾝鱼腹,人类将面临一场可怕的灾难。 因为南极冰盖融化的大量淡⽔将使海平面升⾼50-60米,这样一来,国美纽约的自由女神铜像也会沉⼊海底,京北的安天门广场也可以行船,而全球的陆地面积会缩小2000万平方公里。 由于南极冰盖如此之大,如此之厚,它的质量当然也相当可观。在广阔无垠的冰原上,除了少数⾼耸的山峰露出一点尖峰陡岭,大部分陆地都埋在深深的冰层下面。实际上,南极陆大的地壳不堪重庒,竟然下沉了600-1000米。 也正是因为南极冰盖严严实实覆盖在南极陆大上,南极陆大的实真地形至今还难以知道它的庐山真面目。多年来,地质学家想尽了各种方法,钻透冰盖,或者用人工地震法和机载无线电回声测深法来勘测冰盖下面的地形。他们惊讶地发现:有的地方,冰盖下面并不是陆地,而是流动的⽔,⽔的下面才是岩石;有的地方,冰盖下面的陆地在海平面以下。尽管南极陆大目前已勘察的地方只占整个陆大的一小部分,但是科学家有充⾜的理由相信,如果去掉南极冰盖,南极陆大的实真面孔和现在的情况就会大不相同。 作为地球上最大的冰库,南极冰盖以其多姿多采的形态,构成了一个美丽非凡的⽩⾊世界。 南极冰盖的最⾼点大约在南纬51度、东经75度一带,在海拔⾼度4200米,由此向四周倾斜。由于极地烈猛的飓风,终年不息地侵蚀,冰原表面像是被锋利无比的雕刻刀塑造成参差不齐的形状,有的地方如波浪一样,有的地方⾼低起伏,形成⾼耸的山丘和深送的冰裂 ![]() 1912年,澳大利亚著名的南极探险家道格拉斯。莫森和两个伙伴在南极海岸考察。当他们行进在崎呕不平的冰原时,同伴宁巴斯连人带雪撬突然掉进了大巨的冰裂 ![]() ![]() ![]() 南极冰盖由于又厚又大,凭着大巨的庒力,它始终在缓缓移动,尽管移动的速度很慢,⾁眼难以觉察,但用仪器可以测出它的移动速度。当缓缓移动的冰盖遇到⾼大山脉的阻挡时,它就从山间⾕地或两山之间的凹地推移过去,于是形成大巨的冰川。冰川在运动过程中挟带大批冰磁石——它由碎石岩块混杂组成,有时厚10几米,当冰川缓慢移动时,底部的冰碛物如同锉刀挖掘沿途的地面,可以形成盆地或深浅不一的沟槽。冰川表面并不平坦,而是⽝牙 ![]() ![]() 南极冰盖在陆大边缘形成大巨的冰架,冰架是陆大冰盖伸向海洋的部分,它的后半部贴着海底,前半部漂在海上,它的前缘就是陡峭的冰障。不论是早期的木帆船探险,还是今天的科学考察船,南极边缘的冰障始终是难以逾越的航行障碍。 但是,对于科学家来说,南极冰盖不仅是大自然创造的美丽非凡的艺术品,而且还是一本厚厚的无字天书。它那一层层清晰的冰层,如同树木的年轮,记下了古往今来的气候变化,透露了漫长岁月的沧海桑田。 各国科学站都十分重视在南极进行冰 ![]() ![]() ![]() 地球的冰箱1961年,⽇本横穿南极陆大的一支考察队,雄心 ![]() ![]() ⽇本考察队配备了履带式雪车,考察队的科学家和各种物资都由雪车运输,在他们看来有了这样现代化的车辆,服征南极点是不成问题的。岂料,越往南走,气温越来越冷,当行进在茫茫冰原上时,履带式雪车突然熄火,再也不能开动了。驾驶人员冒着彻骨的寒风钻出驾驶室下车检查,不噤暗暗叫苦,雪车的弹簧因不堪南极的奇寒而断裂。钢铁的零件也经受不住寒冷的考验,这说明南极的天气何等寒冷。 ⽇本横穿南极陆大的计划只好告吹。为了有朝一⽇重新登上服征南极点的旅途,⽇本有关部门集中了国內许多科学家,专门研制耐寒冷的钢材,试制适合南极恶劣气候行驶的新型雪车,并且在⽇本北部冬季最寒冷的北海道进行实地试验。经过8年艰苦不懈的努力,⽇本终于试制了新型的抗寒冷的KD60型雪车,于1968年9月至1969年2月,历时141天,行程5200公里,完成了到南极点的往返考察。在这次远征南极点的行程中,他们记录到的最低气温是零下周摄氏度! “天寒⾊青苍,北风叫枯桑,原冰无裂文,短⽇有青光。”我国唐代诗人孟郊这首题为《苦寒昑》的诗,用来形容南极冰原的酷寒,似乎还不⾜表现这个寒冷世界的万一。 南极是世界上最寒冷的地方,堪称“世界寒极”。与南极遥相对应的地球的北极,也是世界上有名的寒冷之地,但是北极的气温比南极要温和得多,这是因为北极的冰层下面是一个宁静的海洋,而且海拔⾼度也很低,海⽔对于调节温度起了很大的作用。尤其是北极的夏天,气温可以升得很⾼,因此在北极地区短暂的夏季,可以看到数以百计的开花植物,许多苔藓、地⾐和海藻更是生长得十分繁茂。 南极的年平均气温要比北极低20摄氏度,如北极点的1月份平均气温为零下40摄氏度,7月份的平均气温为零摄氏度,但南极点附近的平均气温为零下49摄氏度,寒季时可达零下80摄氏度。 南极没有舂夏秋冬四季之分,只有暖季和寒季之别。即使是11月到次年3月的暖季,南极內陆的月平均温度也在零下34至零下20摄氏度之间。至于每年4月到10月的寒季,南极內陆的气温一般在零下40至零下70摄氏度之间。 南极究竟冷到什么程度呢?1968年7月19⽇,国美科学家在南极洲东部的⾼原站测量到一项低温记录,为零下85。5摄氏度,但是在此之前,前苏联东方站的气象学家于1960年8月24⽇记录了零下88。3摄氏度的最低地面温度。然而这还不是最低温度。1983年7月21⽇,东方站又记录了零下89。6摄氏度的数据;同年7月,新西兰的万达站又创下零下89。6摄氏度的记录。另外,据有关资料介绍,挪威人于1967年初,在南极点记录了零下94。5摄氏度的最低温度。如果这个数据是准确的话,那么这是迄今人类测量到的最低地面温度。 这样低的气温意味着什么呢?如果你在南极,这时候将会出现奇怪的现象:一块坚固无比的钢板掉在地上将会摔得粉碎;当你将一杯热⽔泼到空中时,落下来就变成了冰雹。可想而知,如此寒冷的天气对人类和一切生命都是可怕的威胁。在南极,因寒冷而冻伤致残的事例是经常发生的。 本世纪初的1911-1912年,在向南极点进军的悲壮历程中,英国探险家斯科特率领的一支探险队一共5人全军覆没。除了疲劳的磨折,难以忍受的寒冷是杀死他们的元凶。考察队员埃文斯海军军士先是手指冻伤起疤,接着手指甲脫落,鼻子因冻伤而化脓,最后严重的冻伤使他的脸部化脓,手指甲和脚趾甲全部掉光,终于痛苦地死去。 国美 家国科学基金会为南极考察队员专门编写的《南极生存指南》特别警告:“如今的南极作业,面部冻伤(组织冻伤)是最常见的,而手、脚和其他暴露⽪肤的部位也会冻伤。” 对南极的奇寒,一丝一毫也不能⿇痹大意。 南极为什么会这样寒冷呢?这是由于南极冰盖犹如一面巨型反 ![]() ![]() ![]() ![]() ![]() ![]() ![]() 我们知道,地球是一个整体,⾚道附近的热空气上升,从⾼空流向地球的南北极,在这里释放出热量而变冷,下降以后从两极吹回到⾚道。在全球规模的大气循环过程中,南极陆大实际上是地球的冰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甚至控制全球的气候变化。 我国的气象学家发现,南极地区的积雪量与我国长江流域的梅雨季节和东北地区的夏季低温有密切关系。而且,南极海冰的规模又影响⾚道低温,影响着西太平洋副热带的⾼庒及台风的生成。另外,南极陆大的温度,又和北半球的大气环流,以及国中夏季的降⽔和温度状况息息相关。 因此,不能忽视南极这个地球冰箱的作用,它不仅支配了南极陆大本⾝恶劣的气候,而且它的深远影响早已超过了冰雪世界的范围。科学家认为,南极冰盖是地球最大的冷蔵库,它的消退或增长哪怕发生细微的变化,将直接影响地球的热量和全球气候。 近几十年来,地球各地出现的气候异常成为举世瞩目的热点。洲非的持续大面积⼲旱,南亚次陆大的洪⽔灾害,南太平洋的“厄尔尼诺”现象(由于海⽔⽔温升⾼,造成大批鱼类等海洋生物死亡的现象),一些家国冬季异常温暖,等等。所有这些气候异常现象,究竟是什么原因引起的,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各国的气候学家。 现在,越来越多的科学家认识到,南极陆大这个冰箱对影响全球气候的太 ![]() ![]() ![]() ![]() ![]() ![]() ![]() 结果是可想而知的,南极的“冰箱”发生的一切变化都控制着绿⾊世界的风云变幻,它影响农民的收成,牲畜的兴旺,影响着家庭主妇的菜篮子是否丰盛,也主宰了际国粮食市场的价格和社会的稳定,而不管人们是否意识到它的存在。 风能杀人南极除了极度的严寒之外,威胁人类生存的另一个无情的敌人,就是那可怕的狂风了。 风能杀人,这话听起来似乎令人难以置信,有那么严重吗?你也许会提出这样的疑问。 这里,我先讲讲一个实真而可悲的故事:1960年10月10⽇,⽇本昭和基地遇到一次罕见的暴风雪。 昭和基地是⽇本于1957年在南极建成的第一个科学考察站。它位于南极陆大东部的吕佐夫—霍姆湾的一个露岩岛——东翁古岛上,与南极陆大隔着5公里宽的翁古尔海峡,地理坐标是南纬69度,东经39度35分。 当暴风雪摇撼着昭和站的房屋时,考察队的地质学家吉田荣夫突然想起房屋外面还有一群狗。当时⽇本第4次南极考察队正沿用极地考察的传统方法,用狗拉雪橇运送物资。吉田荣夫冒着风雪去给狗喂食。 这时另一个考察队员福岛绅走过来帮助,他是队上的厨师,和吉田荣夫同年,都是32岁。 狂风卷着飞雪 ![]() 但是,当他们一走出基地的房屋,什么也看不见了。狂暴的风雪搅得天昏地暗,大风推搡着他们,使他们举步艰难,很快连方向都搞不清了。 吉田荣夫见势不妙,急忙返回基地,他喊着福岛绅的名字,呼唤他立即回来,但是两人已经分开。等他好不容易回到基地,福岛绅却不见踪影。 吉回荣夫和其他⽇本考察队员焦急万分,他们顶风冒雪四处寻找失踪的同伴,⾜⾜找了一天夜一,仍然不见福岛绅的影子。 这位⽇本考察队员是被狂风卷走夺去生命的。一直到1968年2月,过了差不多8年,他们才找到福岛绅的尸体,他在冰雪中长眠了。——为了纪念这个献⾝南极的⽇本人,昭和基地附近的一座山,被命名为福岛绅山。 从这个例子不难看出,南极的风确能杀人。在南极,那些领教过暴风厉害的人,无不谈风⾊变。 南极沙侵世界的“风极”,有人称南极是“暴风雪的故乡”。而寒冷的南极冰盖则是孕育暴风的产 ![]() ![]() 南极的风究竟有多大呢? 我们通常所说的12级台风,风速就够大的了,32。6米/秒。12级台风袭来时,大树连 ![]() 但是,南极的狂风常常超过12级台风。在南极半岛、罗斯岛和南极陆大內部,风速常常达到55。6米/秒以上,有时甚至达到83。3米/秒! 由于南极陆大是中部隆起向四周倾斜的⾼原,南极內陆孕育的冷空气向沿海倾泻时,形成強大的风暴,因此,南极沿海地带是世界上大风频繁、风力最大的地区。 从思德比地沿海到阿德利海岸,长达三四千公里的沿海一带被称为风暴海岸,风力最強。其中阿德利海岸有世界的风极之称,一年365天中有310天刮大风。1951年2月22⽇,法国观测站在这里记录的最大风速达到92。6米/秒! 从南极陆大吹向陆大边缘的极地风暴,由于自⾼处急转直下,风速加快,发展成为強大的下降风。它在横扫南极陆大之后,长驱直人,扫向南美洲南端的合恩角及澳大利亚以南的大洋,回而使这一带的海洋风浪更加汹涌,这就是南极航行最危险的海区——“60度咆哮带”。 古往今来,南极陆大周围的南大洋,无风三尺浪,有风浪如山,狂暴的风浪使多少探险家和考察船吃尽了苦头。笔者1984年12月26⽇,乘国中科学考察船“向 ![]() ![]() 南极盛行的狂风,不仅在海上掀起巨浪,给航行带来大巨威胁,它对人类在南极的生存也构成了相当大的危险。尤其是风暴骤起,卷走大量积雪,形成暴风雪天气,其破坏力更大。它常常是突然袭击,说来就来,而且一刮就是几天几夜。它像残酷的暴君,刮断考察站的绳索、帐篷,将车辆掀翻,把几百公斤的油桶抛向天空。 1978年夏天,法国迪尔维尔站以东的康问威尔士湾有个澳大利亚临时观测站,突遭狂风袭击,风速估计在70米/秒以上,一刹那间,这个临时观测站被狂风摧毁,一扫而光。1957年3月,当时前苏联一科学站也遭到狂风袭击,通讯铁塔刮倒不说,停机坪上的机飞也被吹毁,科学站用预制板装配的房屋也被摧毁。因此,南极各国的考察站,所有的建筑物都必须特别牢固,尤其是要求能够抗风。 国中南极长城站在建成后的第一个冬天,也经历了狂风的袭击。这是1985年5月8⽇,长城站记录到的暴风风速为32。5米/秒。暴风袭来时,站上一间室外厕所立刻被卷走,消失得无影无踪,堆放杂物的木板房不住地摇晃,房顶随即掀开,也随风而去。当然,这并不是最大的风,在南极各国科学站,都经常遇到暴风袭击的情景。尤其是寒冷而黑暗的冬季,呼啸的狂风,将房屋摧毁,推倒通讯铁塔,卷走车辆,甚至将一座科学站变成一片废墟的事时有发生。 因此,为了考察人员的全安,南极各国科学站都有严格规定,大风时绝对噤止外出,一切室外活动都是不能允许的。 为了保障考察人员不致 ![]() ⽩⾊的沙漠《国中南极考察队员守则》规定:防止火灾是每个队员的一项重要任务。每个考察队员在赴南极之前,必须接受消防知识和消防器材 ![]() 实际上,不仅是国中南极考察队对防止火灾特别重视,各国科学站也同样严格要求考察队员注意防火。国美 家国科学基金会编写的《南极生存指南》特别提醒:“火是与所有南极考察站密切相关的,并且是主要的危险所在。在冬季尤为危险,以至无法营救。减少危险的唯一途径是让每个人充分进行防火演习。”这份小册子还強调指出:“不管采取了多少预防措施,每个人也不能掉以轻心,轻视南极火灾的危险,忽视防火措施。南极火灾能够轻易地毁掉整个考察站。每个人都与防火和一旦发生火灾时的救火有直接的利害关系。” 为了防御可能发生的火灾,各国科学站的房屋都注意保持一定的间隔,对易燃物品如木料、油桶的存放尤其小心。国中南极长城站的各栋房屋之间都保持相当距离,贮存燃料的油库特意建在距离站区很远的海滨⾼地,这都是预防火灾的措施。 此外,各国出十分重视建筑材料的防火 ![]() ![]() 南极的各国科学站如此重视防止火灾,不是没有原因的,这不仅是因为南极是地球的风极,大风的天气会容易酿成火灾,而且南极是世界上最⼲燥的陆大,又缺乏⽔源,一旦着火,必定造成可怕的灾难。 你也许会觉得不可理解,南极陆大到处是冰雪覆盖,陆大周围是辽阔的海洋,怎么会是世界上最⼲燥的地方呢? 我们知道,洲非的撒哈拉大沙漠是世界上最⼲旱的地区,在阿拉伯语中,撒哈拉是荒凉的意思。在撒哈拉大沙漠的內陆地区,实际上几乎常年无雨,大部分地区年雨量平均不⾜50毫米,而终年气温又很⾼,是典型的⾼温少雨的热带沙漠气候。 南极陆大的⼲旱却是因为低温寒冷造成的。据观测记录,整个南极陆大的年平均降⽔量只有55毫米。降雨量的多少从沿海向內陆呈明显下降的趋势。沿海地区,冷暖气流的 ![]() 南极陆大由⼲覆盖广袤的冰原,它的上空常年为⾼庒冷气团控制,从海洋上吹来的暖 ![]() ![]() 到南极陆大进行科学考察的科学家,最明显的感觉是空气⼲燥,在最初的头几个星期,差不多所有的人嘴 ![]() 正回为如此,人们把南极陆大称作⽩⾊的沙漠。 由于气候寒冷,南极陆大降下来少量的⽔,也不是 ![]() 极度的⼲燥,使各国科学站对防火视为 ![]() ![]() 当然,⼲燥而寒冷的气候,也有它的有利一面,这就是便于保存物品而不致腐烂。南极麦克默多海峡埃文斯角上有一栋简陋的木板屋。1910年至1911年,当英国探险家斯科特向南极点远征时,这栋木板屋曾是英国人的基地营。如今,它是南极为数不多的历史纪念物,被人们特意保存下来。由于寒冷,特别是气候⼲燥,这个营地当年贮蔵的罐头⼲⾁饼保存完好,虽然经过七八十年的风雪侵袭,人们发现罐头里面的⼲⾁饼和饼⼲还可以食用。这在地球的其他嘲 ![]() 移动的岛屿1912年4月10⽇,一艘英国⽩星轮船公司刚下⽔的巨型客轮“铁达尼”号,载着2224名乘客,由英国南安普敦港启航,开始了它的处女航。 “铁达尼”号长269米,载重量46000吨,有16个密封舱,双层船底,是当时世界上最大而又最豪华的巨型客轮。它的航线是从英国南部横渡大西洋,目的港是国美的纽约。 为了招揽顾客,⽩星轮船公司对“铁达尼”号的首航广为宣传,声称要创造横渡大西洋的最⾼航速,因而选择了一条最短的航线。 不料,4月10⽇,当“铁达尼”号行驶到纽芬兰岛附近的冰海区域时,从北冰洋飘泊而来的大量移动的岛屿——冰山,以及大量浮冰正在冰海上等待它们的牺牲品。 据说,当时船上航海经验丰富的船长史密斯曾提出要改变航线,并放慢速度,因为他知道这一带很不全安,有可能碰上大巨的浮冰和冰山。但是,这一英明的富有远见的决择没有被采纳,随船的⽩星轮船公司的老板利 ![]() ⼲是,一场历史 ![]() 一片混 ![]() 造成“铁达尼”号冰海沉船悲剧的元凶,就是海上的冰山。只不过这是来自北冰洋的冰山。 在南极周围的海洋——南大洋中,类似这样的冰山数以万计,其体积之大,数量之多,远远超过了北冰洋。 冰山和浮冰不同,浮冰是海⽔冻成的海冰,冰山却是从南极冰盖分离出来的,每年都有数以万计的冰山从陆缘冰的边缘裂分出来,飘浮在海上,形成瑰丽多姿的冰山,成为南极海域独具特⾊的象征。据统计,南大洋的冰山大约有218300座,平均每个冰山重10万吨。其中最普遍的是平顶台状冰山,它起源于陆缘冰和冰⾆,此外还有圆顶型、倾斜型和破碎型的冰山。 南大洋的冰山一般长几百米,⾼出海面几十米。大的冰山长度达到170公里。有的台状冰山⾼出⽔面达到450米。1956年国美人观测到一座罕见的大冰山,长333公里,宽96公里。这样大巨的冰山,难道还不是移动的岛屿吗,实际上,它的面积远远超过了大洋中的一些小岛。像1987年10月初,罗斯冰架断裂出一座冰山,长140公里,宽约40公里,⾼出⽔面225米,它的面积达到6400平方公里! 冰山,在海上看起来似乎是静止的,实际上它在移动,随着海流的方向移动。 由于南大洋的冰山体积大,海面温度低,一般寿命可以维持10年左右才会慢慢消融,而北冰洋的冰山平均寿命仅有2-4年。 南大洋飘泊的大量冰山,虽然美丽壮观,给大洋增⾊不少,但是对于航行在海上的船只来说,冰山始终是可怕的威胁。尤其是在大雾 ![]() 笔者1984年前往南极时,目睹了南极冰山的雄姿,但是对冰山的威严确也敬畏几分。当我们的科学考察船行进在冰山重重的海域时,船上处于⾼度戒备状态,警钟敲起,船速减慢,船只小心翼翼地绕过冰山而行。因为人们知道,万一不慎碰上了这些移动的岛屿,那可不是好玩的,也许“铁达尼”号冰海沉船的悲剧就将重演了。 冰山固然是航行的障碍,但事物都是一分为二,它对人类也有很大的好处。 而对全球⽔资源的危机,特别是长期⼲旱,极度缺⽔的一些家国,对南极冰山的开发利用尤其关心。 南极的冰山每个都是一个小淡⽔库,能不能利用冰山来缓解世界上许多⼲旱地区的缺⽔问题呢? 智利北部气候⼲旱,有大片沙漠。几年前智利经济计划署和太平洋研究所派了三名科学家到南极考察,他们后来提 ![]() 看来,把这些移动的岛屿移动得更远,让它按照人类的需要,移动到缺⽔的地区是可以办到的。 法国一家工程公司曾经应沙特阿拉伯的要求,对冰山的搬运的可行 ![]() 他们认为把一些冰山拖运到秘鲁、智利、澳大利亚甚至更远的沙特阿拉伯和地球上其他⼲旱地区,在技术方面是可以行得通的。 从经济效益看也很合算。据计算,从南极的普里兹湾拖一座冰山到澳大利亚,取得一立方米的淡⽔只要花费0。0013美元,这不仅比淡化海⽔便宜,甚至与当地的淡⽔相比也便宜,因为当地一立方米的淡⽔卖价是0。19美元。 据这家法国工程公司估算,把一座8500万吨的大冰山,拖运8000公里,穿过印度洋是可行的,可以先运到亚丁附近的海面,再将冰山切割成几块,再从红海运到约旦等国。 这样生产的淡⽔,也比当地的淡⽔便宜。目前沙特阿拉伯的城市用淡化海⽔生产的淡⽔,一立方米售价为0。79美元,而冰山融化的淡⽔平均每立方米只需0。53美元。如果把一座百万吨级的冰山运到约旦,每立方米的淡⽔只要花0。21美元。 不过,目前拖运冰山以解决⼲旱地区缺⽔的计划还处于“纸上谈兵”的阶段。 主要是解决投资和一些拖运中的技术问题,如怎样减少冰山自⾝的融化,拖运的动力问题和人员的全安等等。但是可以相信,南极的冰山为人类造福的⽇子,是指⽇可待的。 冰原上的“绿洲” 在⼲旱缺⽔的沙漠里,有时会出现星星点点的绿洲。 绿洲是生命的象征,由于有地下⽔或者泉⽔的滋润,郁郁葱葱的树林,丰盛的牧草以及农作物都出现了。沙漠中的绿洲是鸟兽繁衍的乐土,有的绿洲甚至出现人烟稠密的村镇。对于长途跋涉在沙漠中的商队和那些沙漠之舟——骆驼,绿洲是他们心目中的希望之所在。 南极陆大被厚厚的冰盖遮盖得严严实实,崎呕的冰原,纵横的冰河以及平展展的冰架,成为冰雪王国的主要角⾊,但是犹如沙漠中的绿洲一样,这里也有景⾊迥异的岩石裸露、寸草不生的⼲⾕,成为⽩⾊的世界独具特⾊的景观。 这些没有被冰雪覆盖的地面,在茫茫冰原显得特别珍贵,它们的特殊自然环境和气候尤其引起科学家的趣兴,因此人们称它们是冰原上的绿洲。 据说南极冰原上的绿洲,最早是挪威人发现的。1935年,挪威的一艘船“托斯哈文”号在东经80度海域航行,这艘船是给捕鲸船运送燃料,并在返航时运走鲸油的。当时海况很好,“托斯哈文”号船长将船开到岸边,发现了一片没有任何冰雪的岩石地。登岸后,他们惊讶不已。因为这里仿佛是世外桃源,有一个淡⽔湖,和一座小山⾕相通,南面是⾼约300米的岩石丘陵。再往南走,有一些紫黑⾊的小山丘,后面才是冰川的斜坡。在它的东西两边也是耀眼的冰川。 挪威人用他们家国一个以捕鲸为业的郡名为这片冰原上的绿洲命名,这就是维斯特福尔特绿洲这一地名的由来。1957年,澳大利亚看中了这片面积达400平方公里的露岩区,发现这里湖泊众多,各类第四纪沉积物,包括湖相、海相和古冰川沉积发育很好,是研究地貌和第四纪地质的良好场所,便在这里建了戴维斯站。据我国到过戴维斯站工作的科学家介绍,维斯特福尔特绿洲气候很好,夏季⽇照长,有48天全天⽩昼,太 ![]() 类似维斯特福尔特绿洲这样的⼲⾕,在南极陆大的其他地方也有所发现。 1946-1947年,国美 府政实施了一项代号为“跃进行动”的南极考察计划,出动了13艘船只——包括两艘破冰船和一艘航空⺟舰,25架机飞和许多陆用车辆。有一架机飞在进行航空摄影时,在斯科特陆缘冰附近的海岸带发现了一些紫黑⾊的山丘,山丘之间点缀着天蓝⾊、碧绿⾊的湖泊。这片地方被命名为“班格尔绿洲”。 因为发现它的机飞领航员,名叫戴维斯。班格尔。 冰原上的绿洲,虽然不像沙漠中的绿洲那样生机盎然,出没有树木花草,但是比起天寒地冻的冰原,它却是不可多得的宝地。这里气温较⾼,暴风雪的威胁相对来说比较小,加上明镜似的淡⽔湖可以提供生活用⽔,因此许多家国都选择在绿洲建科学站。尤其是那些分布在沿海地带,便于从海上运输的绿洲,更是建站的理想场所。 班格尔绿洲的一个淡⽔湖边,前苏联建有绿洲考察站。 1939年,德国人在东经13度的南极陆大,离海岸80公里的地方发现了希哈马尔绿洲,前苏联后来在这个有许多湖泊的丘陵地建了新拉扎列夫考察站。 1947年1月,英国飞行员格里森驾机发现了后来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格里森绿洲”,它位于东经110度的温森斯湾地区,这里有未被冰雪覆盖的岛屿和半岛,砂砾和岩石上生长着苔藓、地⾐和一些藻类,沿海的岛屿栖息着企鹅、雪海燕、巨海燕、贼鸥和海豹。1957年国美人在这里建了威尔克斯考察站,1959年国美人将该站 ![]() 我国在南极建有长城站和中山站,长城站建在南设得兰群岛面积最大的乔治王岛,一个背枕起伏的山岭、面向开阔海湾的无冰区。乔治王岛的中部和东北部是厚厚的柯林斯冰盖,终年冰雪皑皑,但长城站所在的绿洲却是遍布砾石的海滨⾼地,山岭之间静卧着三个小淡⽔湖,夏季,溪流沿着海滩奔向海湾。在山坡和地下⽔出没的⾕地,到处可见绿茸茸的地⾐和苔藓,附近的企鹅岛栖息了几千只帽带企鹅、阿德莉企鹅。位于南极陆大拉斯曼丘陵的中山站也是广袤冰盖上一块约50多平方公里的绿洲,山丘连绵起伏,并有一个面积200多平方米的淡⽔湖。 到目前为止,南极陆续发现的绿洲约占南极陆大总面积的7%。 冰原上的点点绿洲不仅有利于人类在这里立⾜,建立科学考察站,它们在科学研究上的意义也不可低估。因为南极冰盖像厚厚的棉被将南极大地包裹起来,要透过冰盖去了解底下的地质地形相当费劲。这些星罗棋布的绿洲如同⽩⾊冰原的 ![]() ![]() 最新的研究证明,绿洲的研究甚至可能揭开宇宙的奥秘。科学家把在无冰区的⼲⾕中找到的土壤,和宇宙飞行器在火星上发现的土壤进行比较,发现它们之间具有某些相同的 ![]() 绿洲中的一些湖泊也很奇特。新西兰在南极的斯科特站距国美麦克默多基地约3公里,这里有一个神秘的范达湖,尽管湖面结着4-5米厚的冰,但湖底的⽔温却接近26。6摄氏度。这是因为晶莹剔透的冰层犹如温室的玻璃,能使 ![]() 冰和火的世界在南大洋考察时——那是好几年以前的事了,我曾以十分好奇的心情凝望着一座荒无人烟的小岛。岛上光秃秃的,寸草不生,土⻩⾊夹着储红⾊的沉积物比比皆是。小岛有一个耐人寻味的怪名字——它叫欺骗岛,它怎么会有这样一个奇怪的名字呢? 欺骗岛是南极洲的南设得兰群岛中的一个小岛。1819年英国海豹狩猎者史密斯首先发现了这些由大小岛屿组成的群岛,认为这里和英国北部的设得兰群岛有些相近,所以命名为南设得兰群岛。 欺骗岛虽然是弹丸之地,但是从史密斯发现以来,这儿就是海豹猎取者集中的地点。他们在岛上建有码头,码头周围是无冰的陆地,到了20世纪,远洋捕鲸船也以此为集散地。由于南设得兰群岛及其附近海域有丰富的海洋生物,海豹、南极⽑海狮和出没的鲸鱼数量相当多,阿 ![]() ![]() 谁都想成为欺骗岛的主人,为了各自的利益必然会发生冲突。 1952年,长期积蓄的矛盾终于爆发,阿 ![]() ![]() ![]() ![]() 不料,大自然开始惩罚贪婪的人类了。1969年12月,欺骗岛愤怒了,沉默已久的海底火山轰然爆发,英国人和智利人的基地当即被火山爆发噴出的大量火山灰所摧毁,阿 ![]() 南极是一个⽩茫茫的冰雪世界,但是在有的地方,如同有名的欺骗岛那样,存在着強烈的火山活动,冰是凝固的、静止的、寒冷的、死寂的,火山却是活跃的、奔放的、充満活力和热炽的,于是在南极形成了对比鲜明、反差強烈的冰和火的世界。 南极最有名的火山并不在欺骗岛,而是在南极陆大罗斯岛上的埃里伯斯火山,⾼度为海拔3794米。1841年1月27⽇,英国探险家詹姆士。克拉克。罗斯率领的探险船,到达南极海岸,眼前出现一座浓烟飘拂的活火山,罗斯在航海⽇记中写道:“发现一座海拔3780米以上的⾼山,冒出大量火焰及烟尘,非常壮观的景⾊。”这是人类第一次在南极的冰雪世界看到的火山奇观,罗斯用他的一艘考察船“埃里伯斯”号为这座活火山命了名。 从罗斯发现埃里伯斯火山到今天,这座活跃的火山一直噴烟吐雾,山顶上终年烟雾缭绕,有4个大噴火口,有人曾爬到火山顶上,只见大火口旁有一个噴发岩浆的小火口,形成岩浆池,池面岩浆凝成一层硬壳,底下粥状的岩浆不断冲破硬壳而噴涌。曾经到过国美麦克默多基地的国中科学家介绍说,埃里伯斯火山虽然山顶上有沸腾的岩浆池长年累月热气腾腾,但整个火山都被闪亮的冰雪所覆盖,看上去寒气 ![]() 南极陆大沿岸的火山,分布是有规律的,它基本上处在向着太平洋的一面,是世界上火山最多也最活跃的环太平洋大山带的延续。维多利亚地的火山群是最有名的,许多活火山经常噴火,岩浆涌出,在⽩⾊的冰雪世界形成壮观的场面。此外,在南设得兰群岛、玛丽伯德地和罗斯海沿岸,都有成群的火山。甚至有的科学家认为,在南极冰盖下面,可能埋蔵着更多的火山。 南极冰和火的世界不仅是自然界一大奇观,更重要的是,火山活动为地质学家提供了研究地壳运动和地球內部结构的良好场所。在欺骗岛,由于火山活动形成的一条100多米的裂 ![]() ![]() 附带说一件事,由于南极的火山在⽩⾊世界形成非常美丽的景⾊,许多旅游者为了好奇,也纷纷前往南极一 ![]() |
上一章 走进无人区 下一章 ( → ) |
走进无人区是知名作家佚名力作,是一本文笔与情节俱佳的经典名著,优雅小说网免费提供走进无人区最新章节阅读,希望您能优雅的在优雅小说网上阅读。佚名撰写的走进无人区最新章节免费在线阅读,走进无人区为虚构作品,请理性阅读勿模仿故事情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