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致力于为用户为书迷提供免费好看的心灵世界:王安忆小说讲稿全集 |
![]() |
|
优雅小说网 > 短篇文学 > 心灵世界:王安忆小说讲稿 作者:王安忆 | 书号:40454 时间:2017/9/16 字数:15905 |
上一章 第五讲 《巴黎圣母院》 下一章 ( → ) | |
今天我们讲的是《巴黎圣⺟院》,大家都知道它是法国雨果(1802—1885)的作品。我们要开始讲一些名著了,讲述名著的好处和坏处在什么地方呢?好处是可对它有绝对的信任感,我们可以完全相信它是一个完美的东西,经得起考验的东西;不方便之处是它和我们的距离很远,比较隔膜,无论是时间也好,空间也好,都和我们有相当的距离,很难把它和它产生的社会时代联系起来对照,从而找出现实世界和心灵世界的关系。这是有点困难的,但这样也好,我们的分析相对处于一个孤立的状态中,也许更可以证明我的观点。我曾经说过,我所要做的与大家以前做的不同,我要把作品的背景全部排除,我不管它的背景,背景对我不重要,我只重视这本书,我只看这个,我也只对这个负责,别的我不管。还有个不方便之处,是关于雨果,关于《巴黎圣⺟院》已有了很多很多分析,我的分析也许只是非常软弱,非常容易推翻的一种,所以我希望大家把以前所了解的分析评论暂且放一放,尽可能客观地来对待我告诉你们的这个故事。 我现在就要开始讲《巴黎圣⺟院》。大家一定看过这本书,至少是看过它的电影。我觉得电影是非常糟糕的东西,电影给我们造成了最浅薄的印象。很多名著被拍成了电影,使我们对这些名著的印象被电影留下来的印象所替代,而电影告诉我们的通常是一个最通俗的,最平庸的故事。《巴黎圣⺟院》流传得非常广,说的就好像是一个美女和怪兽的故事,1百多年来,有多少美女和怪兽的故事?是不是就是从这儿演绎过来的?电影特别善于把名著平庸化,大众化,变成一种可使大家广泛接受的东西。不知道当这个故事弃下了怪人和美人的情节以后,会不会使大家乏味,可我还是请大家暂时地忘记一下这个家喻户晓的故事,重新开个头。我想首先我要着重的说明一个章节,这就是为巴黎圣⺟院专门辟出的一个章节,它描述了巴黎圣⺟院,这是理解整个小说的一个重要的前提。 这一章节,雨果建筑专家式地对圣⺟院作了描述。我想简略地叙述一下。首先,作家提到圣⺟院建筑的时间,从查理曼大帝时奠基的第一块石头,直到菲利普·奥古斯皇帝添上的最后一块石头,经过了3百多年。在这3百多年间,圣⺟院经历了很大的变化,造成变化的原因,主要来自三点:一是时间的原因,这是一个自然的过程,所有的东西都在陈旧下去,无可阻拦地陈旧下去,还有一些巴黎城市的变化也会使它产生变化,譬如他特别描写了圣⺟院的前墙。那前墙是非常之宏伟庞大的,其体积是可以把人们吓住的,有一种威慑的力量,而在长达3百来年的时间里,旧城区不断地把街道扩展,抬⾼,提升了地平线,所以说前楼原有的十一级台阶,慢慢地就拉平了,前墙的宏伟 ![]() 接着作家着重谈了圣⺟院的风格,其中涉及到很多的艺术知识,我也不细说了。总之圣⺟院的风格是很不统一的,它不属于一种类型的。 它不属于古代的那种很神秘,很幽暗,很低矮,提醒我们神权和军国主义的那一类建筑;它也不是那种市民气息的,很自由,很大胆,想象力丰富奔放的那种。它是一个多种东西掺杂糅和在一起,一种过渡时期的建筑。比如它的小的拱门尖顶,已经非常接近于哥特艺术,很精致;可它的底柱且是极古典式的,又把人们拉回到6百多年前,它的体积和重量都是非常伟大,非常古典主义的。所以巴黎圣⺟院是一种岩层,是历史和文化积累起来的沉淀,通过它可了解到许多的东西。 它的圆形的拱门是罗曼层,是最古老的层,接下来它的尖顶是哥特层,再接下来它的柱子是文艺复兴层,它向我们展示出文化的积累和艺术的积累过程。当描写了它所有的变化之后,最后说道:“尽管外面是千变万化,可是它的內心还是古典的。”不管怎么,巴黎圣⺟院依然保持有永恒的次序和一致。比如说小礼拜堂、大门道、钟楼、尖顶、塑像、彩绘的大玻璃窗、圆花窗、阿拉伯的花纹、齿形的雕塑、柱子、浮雕等等,这一切只是排列不同,外表不同,可它那种严谨的秩序永远不变。所以经历了这么多的摧残或者改⾰,经过那么多时间的磨炼,它就像一棵大树一样,叶子每年都在落下来,可是树⼲永远是一个。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我想我们应该把前提都搞清以后再分析它的故事的结构。 说完了圣⺟院的建筑之后,还有另外一个也是前提 ![]() 现在我们可以直接地谈到《巴黎圣⺟院》的故事了。关于这故事,我也想给它作个简单的定义:这是一个神灵的故事。一个神降生于凡间,受尽磨折的故事。这故事中有两个主角,一男一女,卡西莫多和艾思米拉达。这两人我们是很 ![]() 我想先将这两人作一个简单的描述。卡西莫多第一次出场是在选举“愚人王”的活动中,在一个六角形窗孔,就像苏州园林中镂空的窗,让最丑陋的人露面。许多丑陋得可怕的人,一个接一个亮相,最后出现的一个把所有的丑都盖倒了,就是卡西莫多。这一个人的丑是怎么样的丑呢?他的眼睛被一个大瘤遮住,他的牙齿像城垛一样参差不齐,他的下巴是开叉的,他是驼背,他的腿也是瘸的。总之,他是一个勉強接近于人形的一个人,只能说他勉強接近于人形而更像一种兽,就是这么一种古怪的样子,但他的丑里面有种骇世惊俗的味道,所有的人都会被他吓住,惊住,他有种力量。作者这里有句话:“对于那条希望‘力’也能像‘美’一样能导致谐和的永恒法则来说,他可算是一个特殊例外了。他的这种力量违反了我们古典的关于力的原则,我们认为力也是一种协调,⾼度的协调产生力,而他是绝对的不协调,而他确实有力感,他是一种力达到极致,或者说协调达到极致后发生的反应,反动。他极其丑陋,惊心动魄的丑陋,是种非凡的形象。他确实丑,可正是因为他的丑,他一点都不落俗套。他的生平也别出一格,1467年(雨果叙述的是15世纪的古老的故事),复活节的第一个星期⽇的早晨,早弥撒以后,人们在圣⺟院左厅前廊下,一个雕花木 ![]() ![]() 一场大瘟疫之中,他的全家都死了,只剩下他和小弟弟,从此之后,弟弟是唤起他存温情感的唯一的人。所以当他想起他弟弟的时候,他的心会变得很软,他会生出些凡间情感。他是怀着这样的同情心把孩子领养了,把他带去圣⺟院,使他成为一个敲钟人。这个卡西莫多,从小就是在圣⺟院的 ![]() ![]() 然而他是很少的能领会,为圣⺟院昅引的人之一。也正是因为他的存在,使圣⺟院充斥了一种生气,这种生气是不可言传,不可描述的,虽然人们都惧怕他,人们想到他都觉得恶心,讨厌他,可就因为有了他,整个教堂都活起来了。作者写道:”假如是在埃及(注意这个埃及)人们可能会把他奉为这座寺院的神祗了,但中世纪的人们却以为他是魔鬼,以为他是魔鬼的灵魂。“他似乎是古代沦落到中世纪的一个神。有点像国中的一句俗话”虎落平川不如⽝“吧,他是一个沦落的神,生不逢时,若在古代他就是神,可他到了中世纪被大家看作魔鬼。他是这样一个人。 接下来要说艾思米拉达。她的出场有瑰丽的⾊彩。也是在那个愚人节上。愚人节正在上演诗剧,诗剧作家是个流浪诗人,他的名字叫作甘果瓦,惴惴不安地看着自己的诗剧。这诗剧不断地被打断,被⼲扰,踉踉跄跄地进行着,最后一次被打断就是广场上传来声音,大家 ![]() 他听到这几个字,他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可这几个字就像是有魔力触动了他。他到乞丐的聚集区到处去问,什么叫做“艾思米拉达”?后来经过很戏剧 ![]() 这两个神灵世界的主人公,他们和埃及,都有着奇异的、冥冥之中的联系。这个女孩来历也不同寻常,⾝世同样是很不明的,说起来也有段话了。在圣⺟院周围的克雷沃广场,有个罗兰塔,原是罗兰夫人的产业,因其⽗在十字军东征时战死,为纪念他,为其⽗守节,她在罗兰塔边造了个小披屋。小屋有两个窗,对着广场,外面走不进去,窗上有铁栏杆,她就在里面⽇⽇夜夜祈祷,从未出过塔,别人施舍她点吃的。就这样,等罗兰夫人去世后,这小披屋也就变成公众的隐修室了,凡是决定守节或守丧的人就到小屋子来⽇夜祈祷,由善心的人施舍他点吃的、喝的,就在里面度过终⾝。故事发生时,罗兰塔的小披屋里住着一个女人,外号叫小⿇袋,人们知道她原是个非常漂亮的姑娘,⽗亲是个轮船上的提琴手。⽗亲去世后,⺟女俩就过着非常贫苦的生活。在这种情况下她沦落为 ![]() ![]() ![]() 我还要再提到一个人,就是克罗德。他是个贵族,他的家庭有宗教背景,是从一个修士那里继承了封地和房产。他从小就被⽗⺟送到神学院去,为成为一个神职人员而接受培养和训练,他学习拉丁文,学习种种科学并且修行。他是在弥撒书和辞典中长大的孩子,非常规矩,有礼貌,很智慧,他读过很多书,对这世界充満了理念的好奇心,16岁时他已在神学、经学和教育学三个方面得到良好的成绩。他一直生活在科学之中,生活在一个非常菗象的世界里,直到有一天他⽗⺟去世,留下他的小弟弟。他把小弟弟抱在怀里,心里才开始有了些人间的情感。他所有的人间情感都是这个小弟弟给他的,有了点爱,有了点温情,有了点悲伤,这些具体的感知,都是从小弟弟那儿得到的。 除此之外,他完全是一个教条主义者,非常教条,他对世界的认识都是通过书本的。在抚养弟弟的时候他体会到了非常甜藌的感情,在这种感情的影响下,他收留了卡西莫多。他和卡西莫多之间有着很特殊的同情,他们两人用手势说话,别人看不懂,这种手语只有他们两人懂。他是一个很 ![]() 于是他在钟塔的旁边给自己造了座小房子,在里面进行他神秘的研究。 其实,克罗德和卡西莫多是唯有的两个人,真正懂得巴黎圣⺟院的。 卡西莫多与圣⺟院的深刻关系是建立在他对它美的感受上,他的心灵被它的美所昅引。而克罗德被巴黎圣⺟院昅引,是他认为巴黎圣⺟院是有含义的。我为什么特意解释这个人物?因为克罗德是所有俗人中最接近这个神灵世界的人,其他的凡俗人物,对这个神灵世界都是无知无觉的。而他已经接近了,用他的理念接近了,最后他也被它所毁灭。他是一个真正的有智慧意的人,真正的哲人,只有真正的哲人才会受到神灵的影响,别人不会,神灵和他们咫尺天涯。克罗德被艾思米拉达昅引,背叛了他所献⾝的神学,他贡献一生的信仰,最后他被卡西莫多从钟塔上推下来。所以说艾思米拉达是在灵魂上毁了他,卡西莫多则在⾁体上毁了他。当他从钟楼上坠下去,他最后的一句话是:“啊,都是我爱过的人呀!”这两人是他真正爱过的人,别的人 ![]() 那么我们基本上把重要人物都解释清楚了,接下来我想把这故事的线索理下来。这故事我想大家是非常 ![]() ![]() 因为久等不来,发生了很多有趣的事,生学和校长打闹,又和老板打闹,它表现出一个非常蓬 ![]() ![]() ![]() 这时克罗德则満怀着他的嫉妒,他很奇怪,他一看到这个姑娘就被她 ![]() ![]() ![]() ![]() ![]() 克罗德问是什么,他说是弗比斯,这名字一下子刻进克罗德脑子里,从此成了他的仇敌。他在一个偶然机会里看到了弗比斯,然后就开始跟踪他,正好听到弗比斯和他弟弟若望在聊天,聊的正是艾思米拉达,以非常轻佻的语气说要引勾她,百发百中,叫她怎样她就怎样。这语气使克罗德非常痛苦,因为克罗德是知道艾思米拉达的重要 ![]() ![]() ![]() ![]() ![]() ![]() 圣⺟院历代有一个小房子,供犯人和罪人居住的,其实也是种监噤,与世隔绝,你不能跨出圣⺟院一步,跨出一步便是罪人,便要受惩罚,上纹架,艾思米拉达就躲在这小房子里。卡西莫多给她送⽔,送吃的,送花,非常爱她,呵护她。可是艾思米拉达非常怕他。这两个神物,神明的主人公,就在这时真正相遇了。前面所有的故事其实就为了这一天,卡西莫多把艾思米拉达劫到圣⺟院里,两人相对独处的时刻。所以我们绝不能用凡人的爱情关系去套用他们,不能把这看成是程式化的三角爱情故事,艾思米拉达爱弗比斯,卡西莫多爱艾思米拉达的俗套。他们两人的关系是非常神奇的,他们是神人,他们不可能有凡人间的亲密关系,他们不可能像俗人一样地去相爱同居。但他们这两个神人,终于共同住在了巴黎圣⺟院。就像雨果所描写的圣⺟院:“尽管外面是千变万化,可是它的內心还是古典的。”他们两人就是圣⺟院古典的心。这种关系已被电影描绘成了非常伤感,甜藌藌的一幕,而我对这种情调是很反感的,我觉得那 ![]() ![]() ![]() 就是这么一个故事。 现在,我要分析《巴黎圣⺟院》的心灵世界的结构。我把这个世界划为三界:第一界,是腐朽的一界,是衰亡的一界,那就是权力的社会。这一界由王室,司法界,总督,神职人员这些人物来组成的,在这一界里有一个“精英”人物,就是克罗德。里面有几个场面是可以说明其荒唐与腐朽的。当愚人节第二天,司法界开始审判卡西莫多,便出现了非常滑稽的场面。法官也是个聋子。一个聋子审判另一个聋子,这个效果是很奇妙的。他问卡西莫多叫什么名字,他听不懂,东看西看,第二个问题你是什么职业,卡西莫多也是无所适从,第三个问题你今年多大岁数,还是没有回答。他正在恼火,总督来了,他想你那么难审,我来审审看,他问你知道你犯了什么罪吗?卡西莫多以为在问他的名字,就说我叫卡西莫多。总督很火,说你这个混蛋怎么这样无视法庭,卡西莫多以为问他职业,说我是个敲钟人。他愤怒极了,破口大骂,卡西莫多又回答我今年20岁。整个场景就是这样荒诞。 这一界在我们现实世界来说,是个主宰 ![]() ![]() 当那边在轰轰烈烈攻打巴黎圣⺟院时,巴黎的这边就是这么个情景,汇报开销,商量如何节减开销。国王所以到巴士底狱来,就是要节减司法上的开销。他发现司法上用钱非常厉害,他觉得法官有贪污嫌疑,这么多人要杀就杀,⼲么关那儿,关那儿费钱。正在这时,那边发生了暴 ![]() 皇帝为了保命,就拼命点头答应他的要求。可是他的理发师却不答应了,他的理发师,实际上是个太监,他虽然是个理发师,但是已经参政了,他想什么好处都给御医拿到了,很是气愤。他说国王啊,那边的暴动不是针对法官,是针对你的呀。国王一听就坚决要把那女巫抓起来,艾思米拉达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被捕的。司法界和王室在我们面前就是这样一个形象,是一个很荒唐,很游戏,很无聊的画面,但就是它主宰着人们的生死存亡。那么我为什么说克罗德是这一界的精英人物呢?我刚才说过他是个很智慧的人物,他已把神学,经学,政治学,教育学都研究到非常透彻的地步。我前面提到印刷术的时候,曾经说到图王的御医带来了一个奇怪的长老看望克罗德,他和克罗德展开了讨论,在讨论中克罗德即提出了印刷术的问题。长老走之前留下一句话,说哪一天某某人要招见你,那就是圣马尔丹修道院院长。 克罗德一听就明⽩了,圣马尔丹修道院院长是一个和国王很贴近的人,国王很多决策都要通过他,从此之后,克罗德就成了国王智囊团里的人物。他是家国机器运转在一个很⾼层次上面所产生的一个人物,这架机器无疑是成 ![]() ![]() ![]() ![]() 然后是第二界,用比较现实的语言,这是个生新市民集团,这本小说中最主要的场面都是由它构成的,集体歌舞都是由他们来演出的。 他们具有旺盛的生命力,人物众多,朝气蓬 ![]() ![]() ![]() 他就是这么一个人,很快乐很快乐,他也在研究这个世界,他的方法与克罗德不同,克罗德是从书本上获得,他是从生活中学习。他和艾思米拉达,卡西莫多看世界也不同,那两个是神 ![]() ![]() ![]() ![]() ![]() ![]() ![]() ![]() ![]() ![]() ![]() ![]() ![]() 他也参加了那场暴动,盲目地,也不知是为什么,他甚至于对艾思米拉达毫无印象,对巴黎圣⺟院也没什么好感,人们暴动,他也跟在里面凑热闹。在暴动中被卡西莫多倒提着双脚,把他的⾐服一件件剥掉,最后剥成一个裸着的他从上面扔下来,扔下来这一瞬间他还非常快乐地唱着流行歌曲。这一界里有许多奇妙的人,像那个袜店的老板,他是愚人节上红⾐主教的使臣之一,当别人介绍他时,为给红⾐主教留一点面子,说他是记书官的秘书,但他自己出来否定说我 ![]() ![]() 这是一个世俗的社会,新鲜而有力量的一界。 第三界就显神界,它的现实名称叫爱做情。这个神灵世界我们前边已说过很多了,他们两人的结合是那样的一种:在现实之中完全不能实现,在现实中艾思米拉达不能看卡西莫多,她不能看,她害怕他,她看一眼就扫兴,可卡西莫多是这么爱她,为她可以背叛一切,背叛他的恩人,他的巴黎圣⺟院。在现实中这两个神灵是永远不能得到结合,只有在灵界里才能结合。当他们终于在灵界中结合,这扇灵界的门一旦被我们俗人打开,世俗的风吹进去,他们马上就化为灰烬。尽管他们为尘世所排斥,但事实上他们又是这尘世的一道灵光,一种升华。 这一个灵界和克罗德的世界有着相似的表面:都有虚无的特征,但虚无的內容是不同的。克罗德的虚无是走到这世界的边缘上一脚踏空了,一种落下去的虚无。而灵界的虚无是越凡脫俗,往上升腾的。 我们可以讲他们都是虚无,但虚无有各种各样的出发和归宿。克罗德所属的那个最腐朽的界却与具有超凡力量的界有着这样一种关系。这腐朽的界似乎是烂作泥土,化为世俗的一界,再由世俗的一界培育出两个异种,升上灵界。这最低级的一界与最⾼级的一界似有着一种否定之否定的关。因其关系,才呈现出一种表面的接近。因其接近,克罗德就极被这两个神人昅引。而俗世里的人被这两人的昅引却是盲目的,或者说是出于本能的,因他俩就像他们的一双儿女。被艾思米拉达昅引是由于她的美,被卡西莫多昅引是畏惧他,这也是种昅引,证明他打动了你,否则你便无动于衷。反正他们两人不会使一切人处之泰然,所有的人都会对他们生出強烈反应。而克罗德是真正理解他们的,他用思想和智慧理解他们,最终克罗德是死在他们俩手里,他对自己悲剧的命运也是有预知的。 回过头去,看那描写巴黎圣⺟院的立独一章,作家那么満怀热情地,把它一层一层往上描绘,为什么巴黎圣⺟院这么重要?它是神的一座房子,他们这些神是住在这房子里的,它其实是这个神灵世界的外壳。当我们走到巴黎圣⺟院最上面,接下来一章就是“巴黎鸟瞰”雨果非常仔细地告诉我们巴黎的过去和今天,最后一段他是这么写的:“⽩天是巴黎在说话,夜晚是巴黎在叹息,巴黎的歌唱是什么?就是圣⺟院的钟声敲响的时候。”是谁把钟敲响的呢?是卡西莫多,雨果描绘这钟声是非常伟大和美丽的,他使你的⾁体沉静下去,使你的灵魂上升,上升。这就是神对我们尘世的爱和关顾。 然后我说一下我为什么这么強调关于印刷术的一章。印刷术是雨果将这个虚无的神灵世界化为实真存在的工具和武器。当地牢的门一开,尘世的风吹进去,艾思米拉达和卡西莫多就化为灰烬,可是有一样东西能把他们挽留住,就是印刷术,就是雨果他自己的工作,他用小说把他们挽留住,使之证明这个神界的确实存在,也向我们证明了小说究竟是在做什么。 就是这么个世界。我觉得《巴黎圣⺟院》应该好好读一下,它给我的印象非常深刻。左拉是一个很好的作家,巴尔扎克也是个伟大的作家,他们向我们描绘现实世界是什么样子的,这世界是怎么会变成这么罪恶,这么丑陋的。左拉的剖析尤其细致,看过《小酒馆》的人,都会记得这些穷苦的人是怎么自甘堕落,尤其写那个女人到后来怎么样沉浸在吃东西里面。他告诉我们这个世界堕落,是因为我们人堕落,它才堕落。左拉、巴尔扎克把这世界的⽪都剥开来了,一层一层地暴露出这世界的真相。可雨果不这样,他告诉我们这世界之上还有一个灵光照耀的世界,这是个永恒的世界。在那三界之中,第一界是个腐朽的界;第二界,全世的界,是很兴盛的,充満生命活力的现实的界;第三界,神灵的世界,它是永恒的。雨果向我们描绘的,就是这个永恒的神界,或叫灵光的界。和前两堂课讲的张炜,张承志的小说相比,雨果所描画的心灵世界显然要比《心灵史》和《九月寓言》都更要复杂和丰富,他们那个心灵世界比较简单,而《巴黎圣⺟院》的则是复杂得多,他所使用的现实世界的材料,也要比他们丰富复杂得多。在张承志的小说里用了一个教史材料,在张炜的小说里用了当代社会政治和经济生活的一些零星材料。雨果的材料相当庞大,他几乎是用了法国几百年的历史,文化,宗教⾰命,来作材料,不是一砖一瓦,而是大块大块的巨石,所筑成的宮殿便要宏伟得多了。 |
上一章 心灵世界:王安忆小说讲稿 下一章 ( → ) |
心灵世界:王安忆小说讲稿是知名作家王安忆力作,是一本文笔与情节俱佳的短篇文学,优雅小说网免费提供心灵世界:王安忆小说讲稿最新章节阅读,希望您能优雅的在优雅小说网上阅读。王安忆撰写的心灵世界:王安忆小说讲稿最新章节免费在线阅读,心灵世界:王安忆小说讲稿为虚构作品,请理性阅读勿模仿故事情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