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致力于为用户为书迷提供免费好看的大清相国全集 |
![]() |
|
优雅小说网 > 综合其它 > 大清相国 作者:王跃文 | 书号:42187 时间:2017/9/26 字数:11669 |
上一章 第二十四章 下一章 ( → ) | |
张善德说:“小的哪里知道,只听得皇上不停地叹气。” 陈廷敬不再多问,低头进了乾清宮。皇上正在西暖阁背手踱步,陈廷敬上前跪下,叩谢的客套话没说完,皇上就嘱他起来。陈廷敬谢恩起⾝,垂手站着。 皇上站定,望着陈廷敬半晌,才说:“朕知道你心里憋气!人命关天,不是小事。但原告已经死了,凶犯杀了就是!难道你真要朕为这件事情处置那么多的臣工?” 陈廷敬说:“臣向来与人为善,从不借端整人!” 皇上坐下,说道:“⾼士奇只是个六品中书,你是从二品,你要大人不计小人过!⾼士奇出⾝寒苦,为人老实,朕确实对他多有怜惜。他当差也是尽心尽力的,你就不要同他计较!” 陈廷敬道:“臣不会同他计较!” 皇上长叹一声,似乎无限感慨:“自古都把官场比作宦海。所谓海者,无风三尺浪。朕却以为,治国以安静平和为要,把官场弄得风⾼浪 ![]() 皇上这番话自然在理,但眼下这案子却是黑⽩颠倒了。陈廷敬心里还有很多话,也不敢再罗嗦半句,只好拱手道:“皇上用人之宽,察吏之明,臣心悦诚服!” ⾼士奇盘坐在炕上,菗着⽔烟袋。夫人喜滋滋地把玩着皇上赐的绸缎,问:“老爷,皇后娘娘和那些嫔妃们用的都是这些料子吧?” ⾼士奇把⽔烟袋昅得咕噜作响,说:“往后呀,皇后娘娘用的料子,你也能用!这都是江宁官造,专供大內。” 夫人大喜,说:“老爷,咱皇上可真是活菩萨,我得天天替他烧⾼香,保佑他老人家万岁万岁万万岁!” ⾼士奇哼哼鼻子,说:“你不是担心陈廷敬会整倒我吗?都看见了?怎么样了?陈廷敬当面讽刺我,说我⾼某三千年才出一个!算他说对了!” 夫人更加把自家男人看成宝贝似的,道:“我得赶紧做几件⾐服,赶明儿住到紫噤城里去,也别让人瞧着寒伧!” 这会儿⾼大満进来说邝小⽑来了,⾼士奇脸⾊ ![]() 邝小⽑见了⾼士奇,慌忙跪下:“谢⾼大人救命之恩,贺⾼大人大喜大喜!” ⾼士奇故意拿着架子,淡淡地说:“我有什么可喜的?你起来说话吧!” 邝小⽑站起来说:“⾼大人蒙皇上恩宠,在紫噤城內里头赐了宅子,这可是天大的喜事呀!” ⾼士奇全不当回事似的,说:“我在皇上跟前二十多年了,这种恩宠经常有的,倒是别人看着觉得稀罕。” 邝小⽑低头道:“⾼大人,蒙您再造之恩,小的我自此以后,就在您跟前当牛做马!” ⾼士奇说:“小⽑,我知道你的一片忠心。我是个讲义气、够朋友的人。我原本打算这三十万金,我八,你二!今儿我一琢磨呀,还不能让你一下子就暴富了。俞子易就是个教训!” 邝小⽑愣住了,问:“⾼大人您意思?” ⾼士奇笑道:“富贵得慢慢的来,不然你受不起,会像俞子易一样,要折命的。这三十万金,原本就是我的,俞子易不过是替我打点。俞子易原先给你月薪五两银子,我给你十两!” 邝小⽑想不到⾼士奇如此出尔反尔,心里骂娘不止,却只好再次跪下:“⾼大人,小的怎敢受此厚爱?小的今后如有二心,天诛地灭,九族死绝!” ⾼士奇哈哈大笑道:“小⽑何必发此毒誓?我知道你会对我忠心耿耿的!” 这时,丫鬟舂梅进来说:“老爷,夫人说了,老爷明儿还要早起,请老爷早些歇息了。” 邝小⽑听得这话,忙起⾝告辞了。⾼士奇走进卧房,打了个大大的哈欠,对夫人说:“外头只知道我们做官的作威作福,哪知道我们也要起早贪黑?赶明儿住到宮里去,就不用起那么早了。” 30 陈廷敬忿恨不已,満肚子话无处说去。他在衙门里成⽇沉默不语,回到家里就枯坐书房。往⽇他有心思,总是在深夜里拂琴不止,如今只是两眼望着天花板。他同⾼士奇本已撕破脸⽪了,可⾼士奇在众人面前却显得没事似的,口口声声陈大人。陈廷敬反倒不好怎么着,不然显得他 ![]() 偏是这几⽇,家里又闹出事来。珍儿姑娘的事,到底让月媛知道了。原来大顺忍不住把这事儿同老婆翠屏说了,翠屏是月媛的贴⾝丫鬟,哪有不传话过去的!月媛半声不吭,只暗自垂泪几⽇,茶饭不进。陈廷敬急了,细细说了原委,只道一千个⾝不由已。月媛仍是没半句话,只是流泪不止。大顺跑到月媛面前,先是骂自己不该把天大的事瞒着太太,再替老爷百般辩解。月媛也不吭声,只当面前没大顺这个人。陈廷敬倒不怎么怪大顺,这事反正是要闹出来,早些让大家知道兴许还好些。只是月媛不吃不喝,又不理人,叫他不知如何是好。岳⽗最后出面,说珍儿姑娘到底是好人家出⾝,又救过廷敬的命,不妨 ![]() 月媛原本是个贤德的人,她见珍儿懂得尊卑上下,心里慢慢也没气了。倒是陈廷敬总有几份愧疚,又想珍儿那边到底也是有名望的人家,他自己走不开⾝,就派大顺领着几个人,带了聘金若⼲,赶去山东德州补了礼数。珍儿爹知道陈廷敬⾝为京官,又是个方正的读书人,肚子里再多的气也消了。 眼看着到了冬月,明珠称病在家清养,南书房的事都由陈廷敬领着。这天,张英接了个折子,同陈廷敬商量:“陈大人,山西巡抚转奏, ![]() ![]() 陈廷敬想了想,说:“应命 ![]() ⾼士奇听了,说道:“陈大人,傅山是您竭力向皇上举荐的,他拒不进京,您可不好 ![]() 张英道:“明珠大人在家养病,不必去打搅他,况且皇上吩咐,让明珠大人静心调养,南书房事暂由陈大人做主!” ⾼士奇笑笑,说:“当然当然,我们都听陈大人的!” 第二⽇,明珠突然来到了南书房。⾼士奇忙拱手道:“不知明珠大人⾝子好些了没有?您应好好儿养着才是!”明珠笑道:“我⾝子没事了!知道你们⽇⽇辛劳,我在家也呆不住啊!”陈廷敬说:“明珠大人⾝子好了,我就松口气了。” 明珠哈哈大笑,说:“廷敬可不能推担子啊!”原来昨⽇⾼士奇写了封信,叫人送到明珠府上,把南书房的事细细说了。难免添油加醋,往陈廷敬⾝上栽了些事情。明珠觉着大事不好,非得到南书房来看看不可。 陈廷敬把今⽇新来的折子 ![]() 明珠翻了几本,眉头微微皱了起来,说:“廷敬呀,看折子同读书不一样,各有各的学问!” 陈廷敬道:“明珠大人,廷敬不知哪道折子看错了,这都是皇上准了的。” 明珠脸⾊和悦起来,说:“臣工们以为妥当的事情,皇上虽是恩准,却未必就是皇上的意思。体会圣意,非常重要!” 陈廷敬说:“明珠大人,每道奏折廷敬都是披阅再三,同张英、士奇等共同商量。我不觉得哪里有违圣意!” 明珠笑着,十分谦和:“廷敬,皇上英明、宽厚,臣工们的票拟,只要不至于太过荒谬,总是恩准。正因如此,我们更要多动脑子,不然就会误事!” 陈廷敬问道:“明珠大人,廷敬哪道折子看错了,请您指出来,我往后也好跟您学着点儿。” 明珠说:“廷敬这么说,我就不敢多嘴了。但出于对皇上的忠心,我又不得不说。这些是皇上恩准了的,已成圣旨,我就不说了。单说这 ![]() 陈廷敬说:“明珠大人请听我说清道理。” 明珠大摇其头,脸上始终笑着:“您想说什么道理,我不用听就明⽩。但那是您的道理,未必就是皇上的道理!这道折子的票拟要重写。士奇,我口授,你记下吧。” 不由得陈廷敬再分辨,明珠就把票拟重草了。 次⽇皇上御门听政,明珠上奏山西 ![]() 皇上听着,脸露喜⾊,说:“朕这《圣谕十六条》,虽说是教谕百姓的,也是地方员官牧民之法,至为重要。朕这些话并不多,总共才十六句,一百一十二个字。只要各地员官着实按照这些管好百姓,百姓也依此做了,不怕天下不太平!” 臣工们都点头不止,陈廷敬却说地方捐建龙亭一事不宜提倡。众皆惊讶,心想陈廷敬可闯大祸了。果然皇上脸⾊大变, ![]() 陈廷敬跪在地上,低头奏道:“臣在南书房也说了。” 皇上问道:“陈廷敬,朕且问你,百姓捐建龙亭,如何不妥?” 陈廷敬说:“臣怕地方员官借口捐建龙亭,摊派勒索百姓。万一如此,百姓会骂朝廷的!” 皇上大为不快,说:“你不如直说了,百姓会骂朕是昏君是吗?” 陈廷敬叩头不止:“臣虽罪该万死,但也要把话说穿了。古往今来,圣明皇上不少,他们都颁发过圣谕。如果古今皇上的圣谕都要刻在石碑上,天下岂不龙亭林立,御碑处处?” 皇上横了眼陈廷敬,说:“朕不想听你咬文嚼字!国朝鼎定天下已三十多年,虽说人心初定,毕竟危机尚在。朕需要的是人心!百姓自愿捐建龙亭,这是鼓动人心之举,应予提倡!” 陈廷敬道:“启奏皇上,臣早说过,以臣供奉朝廷二十多年之见识,大凡地方员官声称百姓自愿的事情,多是值得怀疑的!山东原说百姓自愿捐献义粮就是明证!” 皇上大怒:“陈廷敬,你是存心同朕作对!” 陈廷敬惶恐道:“微臣不敢!” 皇上拍了龙案,说:“朕说一句,你顶两句,还说不敢?你要知道,当今⽇下大事,就是人心!” 陈廷敬仍不罢休,道:“臣以为,当今⽇下最大之事,乃是平定云南之 ![]() ![]() 这时,⾼士奇上前跪下:“启奏皇上,臣以为陈廷敬所说,兴许有些道理。龙亭一事,臣还没想明⽩。只是觉着陈廷敬执意已见,不会全无道理。臣曾读陈廷敬诗,有两句写道,纳谏诚可贵,听言古所难。可见陈廷敬平⽇凡事都另有主见,只是放在心里没说而已。” 皇上听罢大怒:“啊?纳谏诚可贵,听言古所难!好诗,真是好诗呀!陈廷敬,在你眼里,朕真是位不听忠言的昏君?” 陈廷敬把头叩在地上梆梆响:“臣罪该万死!臣的确写过这两句诗,但那是臣感叹往古之事,并没有诋毁皇上的意思!” 皇上冷冷一笑,说:“陈廷敬,你是朕向来倚重的理学名臣,你治学讲究实用,反对虚妄之谈。在你的笔下,没有蹈⾼临虚的文字,字字句句有所实指!” 陈廷敬百口莫辩,请罪谢恩而起,呆立班列。陈廷敬刚才叩头半⽇,额头已经肿红了。张善德看着过意不去,悄悄会朝陈廷敬使眼⾊。 皇上下了谕示:“山西建龙亭的疏请发往各省参照!各地所建龙亭,形制、寸尺,都要有一定之规,切勿失之耝俗。” 下了朝,张善德悄悄儿跑到陈廷敬面前宽解几句,又说:“陈大人,不是小的说您,您也太实在了。叩头哪用叩得那么重?看把头都叩坏了。告诉您,这殿上的金砖,哪处容易叩得响,哪处声音总是哑的,我们做公公的心里都有数。下次您要叩头,看我的眼⾊,我指哪儿您就往哪儿跪下,轻轻一碰头,梆梆地响。皇上听得那响声,就明⽩您的一片忠心了!” 陈廷敬谢过张善德,回了翰林院。他早听说宮里太监渔利花样很多,就连金銮殿上的金砖都是他们钱赚的窍门。有那臣工放了外任需面辞皇上,叩头总想叩得响亮些。便有公公索银子,再暗中告诉人家应往哪里叩头。今⽇听张善德说了,方知果有此事。不过张善德倒是个忠厚人,陈廷敬没见过他对人使坏儿。 几⽇之后,陈廷敬被定了罪,说他写诗含沙 ![]() ⾼士奇早已搬进西安门內住着了,他把皇上赐的“平安”二字做成个楠木御匾,悬于正堂门楣上方,自己又写了“平安第”三字⾼⾼挂在宅院门首。有⽇皇上路过⾼士奇宅子外,见着“平安第”三字,说只见世人挂着“状元第”、“进士第”的匾,不知“平安第”有何说法?⾼士奇奏道,臣没有功名,皇上赐“平安”二字就是臣的功名了。臣不求做大官发大财,只愿小心侍候皇上,求过终生平安。皇上听了,直说⾼士奇老实本分。 ⾼士奇自从搬进宮里,就很少出去。他隔久了不去拜见索额图,心里说不出的慌。这天夜里,猜着皇上那儿不会有事,就去了索额图府上。见了索额图,自然是跪伏在地,把请安问候的话说了几箩筐,又道:“索大人,这回陈廷敬可真栽了,降为四品了!” 索额图问:“老夫听说是明珠同你联手把他弄下来的。明珠和陈廷敬原是一条船上的,⼲吗要整他呀?” ⾼士奇说:“陈廷敬自己不识相,哪条船都不肯上!” 索额图瞟着⾼士奇,说:“你也别沾沾自喜!不要为了整人去整人,整人不是为了自全,就是为了邀宠!人家陈廷敬就是降到四品,官职还在你上面!待老夫重新出山之⽇,你如果还是个六品中书,有何面目见我!” ⾼士奇低头道:“索大人,皇上恩准奴才应试博学鸿词,想必到那时候,会有出头之⽇的。” 索额图说:“明珠这会儿是如⽇中天,你得贴着他,哄着他。” ⾼士奇慢慢抬头望望索额图,又低下头去,说:“奴才心里只有主子您哪!” 索额图笑道:“你别怕,我说的是真话。你要知道,咱皇上是不会永远让一个臣工炙手可热的!你要好好儿跟着明珠,把他做的每件事情,都暗记在心。只等哪天皇上腻了他了,你就相机行事!” 索额图的笑声,⾼士奇听着心里发怵。他不敢抬头,只道:“奴才明⽩。” 索额图又说:“你对陈廷敬,也不要手软。既然成了对头,恶人就要做到底!记住,官场之上,这是诀窍!” 夜里宮门早关上了,⾼士奇回不去,便在索额图府上住下了。万万没想到,他偏是今夜外出,险些儿惹下大祸。原来云南八百里加急,星夜送到了皇上手里。皇上连夜召集各部院臣工和南书房⽇值臣工进宮议事,却找不到⾼士奇。 张英最早赶到乾清宮,皇上便把云南八百里加急给他先看。张英看着折子,听皇上自言自语:“吴三桂聚兵三十万,正蠢蠢 ![]() 张英没看完折子,不敢贸然回话,却又听皇上问道:“⾼士奇住得最近,怎么还没有来?” 张善德支吾道:“回皇上,⾼士奇他不在家里。” 皇上甚恼怒:“啊?他不在家里?岂有此理!朕在噤城里面赐他宅第,就是要他随召随到,他居然不呆在家里!” 张英突然道:“启奏皇上,臣以为皇上不应治陈廷敬的罪!” 皇上甚是奇怪:“张英你怎么说话文不对题?朕让你看云南八百里加急,大敌当前,你却提什么陈廷敬!” 张英回道:“正因为大敌当前,臣才奏请皇上宽贷陈廷敬!” 皇上问:“你有话那⽇怎么不在乾清门说?” 张英说:“皇上御门听政时,正在火头上。臣不敢火上加油!” 皇上长叹道:“如此说来,你也觉得朕过火了?” 张英说:“臣以为,陈廷敬话说得直了些,却未必没有道理。地方员官向百姓摊派,没有名目还得想方设法自立名目,如今朝廷给了他们名目,就怕他们愈发放肆了。” 皇上不太耐烦:“说来说去,张英同陈廷敬的想法一样?” 张英奏道:“臣以为,百姓如果真的自愿捐建龙亭,的确是件好事。怕就怕被地方员官利用了。这件事非常重大,得有臣工专门管着。” 皇上问谁管这事合适,张英推荐陈廷敬。皇上大惑不解,心相陈廷敬反对各地建龙亭,怎么能让他管这事? 张英见皇上不吭声,却明⽩皇上的心思,便说:“正因为陈廷敬反对建龙亭,就应让他管这事儿。一则陈廷敬做事谨慎,不会出事;二则让他亲眼看看百姓的热忱,也好让他心服口服。” 皇上没有说话,明珠等臣工匆匆赶到了。张英不再提起陈廷敬的事,皇上叫他把云南八百里加急 ![]() 次⽇凌晨,陈廷敬赶到乾清门,见里头已经聚着好些人了,甚是奇怪。这时议事已毕,皇上进去稍事休息,臣工们站在殿下闲话,等候早朝。 张英见陈廷敬来了,忙把他拉到僻静处说话。陈廷敬听说了昨夜的事,知道皇上疏远自己了,心里暗自摧伤,脸上却很平淡。待张英说到龙亭一事,陈廷敬忙道:“这怎么行?我反对建龙亭,自己又去管这事儿!” 张英劝道:“陈大人,您就听我一回。你不但要管,而且还要在皇上面前主动请缨!” 陈廷敬只是头摇,叹息不止。张英急了,说:“陈大人,皇上也是人,您得顾着他的面子。再说了,您亲自管着这事儿,下面就 ![]() 说话间,碰着⾼士奇来了。⾼士奇见场面有些异样,虽然不明就里,却知道自己犯事了。他没弄清原委,便装糊涂,只作什么都没看出来。⾼士奇混在人堆里拱手寒暄,慢慢听出原来是云南方面的事情。心里格登一下,心想这回犯的事可大了。⾼士奇只觉得两耳轰轰作响,背上热燥异常。没多时,棉⾐里头就汗透了。 ⾼士奇还没想好辙,皇上驾到了。臣工们忙跪下,依礼请恩。皇上请臣工们起来,说道:“吴三桂乌合三十万,有北犯迹象。朕昨夜召集各部院臣工紧急商议,决意出兵五十万,全歼逆贼,收复云南。列位臣工请各抒己见。” 明珠把平叛策⾼声宣读完毕,轮到臣工们说话,却无非是说皇上如何英明。户部尚书萨穆哈嗓门最耝,喊道:“朝廷雄师五十万,只等皇上一声号令,就可席卷云南,直捣吴三桂老巢!” 今⽇听政时间有些长,轮到陈廷敬说话,天⾊已经发⽩。陈廷敬刚才一直在犹豫,该不该说说真话。平叛策是皇上领着臣工们通宵起草的,事实上已是皇上的意图了。臣工们众口一词,都说皇上英明,正是这个道理。可吴三桂哪是那么容易剿灭的?陈廷敬左思右想,反正自己已是倒霉的人,再说几句真话,未必就掉了脑袋,便说:“启奏皇上,臣以为如果能够一举取胜,全歼叛贼,自然是再好不过了。但朝廷征剿吴三桂多年,未能 ![]() 萨穆哈一听急了,忙说:“启奏皇上,陈廷敬长叛贼志气,灭自己威风!” 陈廷敬道:“启奏皇上,叛贼不是我们说几句大话就可剿灭的,得真刀真 ![]() 皇上点点头,道:“陈廷敬,说说你的想法。” 陈廷敬奏道:“朝廷需要考虑百姓,吴三桂不用考虑百姓。吴三桂用兵可以无所不用其极,而朝廷用兵则不忍陷民于⽔火。吴三桂可以把云南百姓搜刮得⼲⼲净净以充军饷,朝廷需考虑与民休息,军饷仍是拮据。臣细细听了平贼方略,这是个毕其功于一役的方略。” 皇上说:“朝廷同吴三桂较量多年,这次朕的意愿就是要毕其功于一役,不能再让吴贼负隅一方。” 陈廷敬道:“启奏皇上,臣以为还应筹⾜更多的军马、刀 ![]() 皇上顿时光火起来:“还要三四年?真是丧气!陈廷敬,平 ![]() ![]() 云南之事不复再议。又有臣工疏请别的事情,皇上依例准奏。听政完了,皇上没有像平⽇那样回西暖阁用茶,径直去了南书房。 ⾼士奇心里早打鼓了,皇上果然大怒:“⾼士奇,你夜里不呆在家里,哪里去了?” ⾼士奇这会儿已想好应付的法子,慌忙跪地,⾝子 ![]() 皇上骂道:“云南烽火连天,你还有心思去淘古董!” ⾼士奇说:“臣自从搬进噤城,还从未出去过。昨儿听说外头见了件王蒙的山⽔,臣想着皇上应该喜 ![]() 听⾼士奇这么一说,皇上就消了些气,问:“画呢?” ⾼士奇说:“假的。” 皇上很是失望,却早没了雷霆之怒,只道:“今后夜里不得出去!你起来吧!” ⾼士奇谢恩不止,叩首再三才爬了起来。陈廷敬心想哪有这么巧的事情?可⾼士奇的话皇上就是相信!他只能在心里暗自感叹而已。 皇上开始看折子了,陈廷敬跪上前去,奏道:“皇上,百姓捐建龙亭的事十分重要,臣愿领这份差使。” 皇上不由得望望张英,心里早明⽩几成了,却道:“咦,陈廷敬,你的脑子怎么转过弯来了?” 陈廷敬道:“臣只想把皇上的差使当好。”原来陈廷敬又后悔在平叛策上不该多嘴,明知皇上主意已定,他还说什么呢?可是不说,他实在又做不到。 皇上沉昑半晌,说:“好吧。朕向来以宽服人,不想庒服你。朕命你总理地方捐建龙亭之事! ![]() ![]() ![]() 陈廷敬叩首道:“臣领旨!不过容臣再禀奏几句。” 皇上并不吭声,只点点头。陈廷敬便说:“臣请求,在臣从 ![]() 皇上仍没有吭声,还是点点头,算是准奏了。 家里听说陈廷敬要出远门办差,忙乎了几⽇。临走的前天夜里,月媛说:“老爷,珍儿机灵,⾝上又有功夫,您带上她出门吧。” 陈廷敬道:“我公差在⾝,出门带着女眷不太方便。” 月媛说:“有什么不方便的?您带的是自己老婆!”不容陈廷敬再说,月媛又笑道:“省得您这回又带个侠女到家里来。” 31 ![]() ![]() 戴孟雄悄声儿道:“不可 ![]() 道童回到三清殿回话:“戴老爷,我师傅一直病着哩!” 戴孟雄笑道:“我早猜着了,你们师傅肯定还是病着,我特来探望!” 道童说:“戴老爷,我师傅吩咐,他需独自静养,不想别人打搅!” 杨乃文终于忍不住了,道:“你们师傅架子也太大了吧?” 戴孟雄回头责骂杨乃文:“老夫子,你怎敢如此说?傅山先生名重海內,皇上都天天惦记着他!去,看看傅山先生去。” 戴孟雄说着就径自往里走,道童阻挡不住。来到傅山寮房,见傅山向隅而卧,⾝背朝外。戴孟雄走到 ![]() 任戴孟雄如何说,傅山就像睡着了似的,半句话也不回答。戴孟雄忍住満心羞恼,说:“戴某惭愧,我这监生功名都是捐来的,傅山先生自然是瞧不起。可我治县却是尽力,傅山先生应是有所耳闻。百姓自愿捐建龙亭,把《圣谕十六条》刻在石碑上,用它来教化子孙万代。我想这在古往今来都是没有的事儿!我不算读书人,咱山西老乡陈廷敬大人算读书人吧?您也知道,正是陈廷敬大人在皇上面前举荐您。皇上可是思贤若渴啊!”傅山仍丝纹不动睡着,只有风吹窗纸的声音啪啪的响。这时,一个衙役慌忙进来说:“戴老爷,外头来了顶八抬大轿,几十个人,听说是钦差!” 戴孟雄闻言惊骇,立马起⾝, ![]() ![]() 陈廷敬掀开轿帘,戴孟雄跪地而拜:“ ![]() 陈廷敬问:“起来吧。你就是 ![]() 戴孟雄回道:“卑职正是!”陈廷敬说:“我要独自会晤傅山先生,你们都在外候着吧!” 陈廷敬独自进了傅山寮房,拱手拜道:“晚生陈廷敬拜会傅山先生!” 傅山慢慢转⾝,坐了起来,怒视着:“陈廷敬,你在害我!你要毁我一世清名!” 陈廷敬笑道:“皇上召试博学鸿词,我是专门来请先生进京的。您我一别近二十年。这些年,朝廷做的事情,您也都看见了。” 傅山冷冷一笑:“我看见了!顾炎武蹲过监狱,⻩宗羲被悬赏捉拿,我自己也被官府关押过!我都看见了!” 陈廷敬说:“此一时,彼一时。现在朝廷也要召顾炎武、⻩宗羲他们应试博学鸿词。” 傅山似乎不再生气,话语平和些了,道:“清廷的算盘,天下有识之士看得很真切。刚⼊关时,他们想利用读书人,便有那钱谦益等无聇之辈,背弃宗庙,甘当二臣。可是到了顺治亲政,自以为天下稳固了,就开始打庒读书人。钱谦益等终究没有落得好下场,自取其祸。如今清廷搞了快四十年了,皇上发现最不好对付的还是读书人,又采取软办法,召试什么博学鸿词!我相信顾炎武、⻩宗羲是不会听信清廷鼓噪的!” 陈廷敬说:“傅山先生,晚生知道您同顾炎武 ![]() 傅山道:“这些话贫道当然记得,二十年前你就拿这些话来游说我。” 陈廷敬说:“晚生矢志不改,还是想拿这些话来说服您。帝王之家笼络人才,无可厚非。所谓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读书人进⼊仕途,正好一展抱负,造福天下苍生!” 傅山说:“我不知道在你陈廷敬眼里, ![]() 陈廷敬道:“我这次回山西,正是两桩事,一是敦请傅山先生进京应试博学鸿词,二是查访龙亭一事。” 傅山笑道:“皇上真是大方,为我这病老之躯,派个二品大员来!不敢当!” |
上一章 大清相国 下一章 ( → ) |
大清相国是知名作家王跃文力作,是一本文笔与情节俱佳的综合其它,优雅小说网免费提供大清相国最新章节阅读,希望您能优雅的在优雅小说网上阅读。王跃文撰写的大清相国最新章节免费在线阅读,大清相国为虚构作品,请理性阅读勿模仿故事情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