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致力于为用户为书迷提供免费好看的大清相国全集 |
![]() |
|
优雅小说网 > 综合其它 > 大清相国 作者:王跃文 | 书号:42187 时间:2017/9/26 字数:10005 |
上一章 第二十五章 下一章 ( → ) | |
陈廷敬说:“傅山先生,我因为反对建龙亭,已被降为四品官了。” 傅山闻言,心里似有所动,却不动声⾊,冷眼打量陈廷敬的官服,原来真是四品了。陈廷敬的官声,傅山早有所闻,心里倒是敬重。只是进京一事,关乎名节,断断不可应允了。 五峰观外,戴孟雄见天⾊已晚,甚是焦急。见珍儿从观里出来,戴孟雄上前问道:“这位爷,眼看着天快黑了,是否请钦差大人下山歇息?” 珍儿说:“戴老爷先回去吧,钦差大人说了,他就把五峰观当行辕,不想住到别的地方去了。” 戴孟雄心里犯难,却不敢执意劝说,只好先下山去了。 当夜,陈廷敬同傅山相对倾谈,天明方散。 第二⽇,陈廷敬用罢早餐,准备下山去。傅山送陈廷敬到山门外,说:“陈大人,咱俩说好了,您如果真能如实查清建龙亭的事,我就随您去京城!” 陈廷敬笑道:“请您去京城,这是皇上旨意;查访建龙亭的事,这是我的职责。两码事。” 傅山道:“可是我去不去京城,就看您如何查访建龙亭的事。” 陈廷敬说:“好吧,那就一言为定!”傅山拱手道:“绝不食言!” 原来陈廷敬去了县衙,戴孟雄要陪他去乡下看龙亭。出了城,陈廷敬撩开轿帘,外面不见一个人影,心里甚是奇怪。 杨乃文紧跟在陈廷敬轿子旁边,老是冲着刘景笑,样子很是讨好。刘景看着有些不耐烦,说:“杨师爷,你得跟在你们县太爷后边,老跟着我们⼲什么?” 杨乃文笑道:“庸书怕你们找不着路。” 马明也忍不住了,喊道:“你到后面去吧,前面有人带路,多此一举!” 杨乃文觉着没趣,这才退到后面去了。 刘景这才隔着轿帘悄声儿同陈廷敬说话:“老爷,那年您去山东,沿路百姓跪 ![]() 陈廷敬掀开轿帘,再看看外面,点头不语。珍儿说:“那会儿我们老爷见百姓跪道相 ![]() 陈廷敬笑了起来,说:“要不是我命大,早被你杀了!” 珍儿笑道:“我就知道您会记恨一辈子的,人家死心踏地的跟着您,就是来赎罪啊!”说得陈廷敬哈哈大笑。 走了老半天,仍不见半个人影。陈廷敬越发觉着蹊跷,便吩咐道:“鸣锣!” 大伙儿都觉得奇怪,不知老爷打的什么主意。刘景说:“老爷,一个人都没有,用不着鸣锣开道啊!再说了,老爷您也不喜 ![]() 陈廷敬道:“听我的,鸣锣开道。” 刘景同马明对视片刻,只好遵命。突然间,咣当咣当的锣声响彻原野,惊起寒鸦野雀,天地之间更显寂静。路旁的村舍仍是悄无声息,不见有人出来探望。 杨乃文悄声儿问戴孟雄:“戴老爷,钦差大人这是玩什么把戏?” 戴孟雄听着锣声,心里也发慌,只得掩饰着,道:“钦差出巡,鸣锣开道,理所当然。” 陈廷敬放下轿帘,不再注意外面,听凭锣声咣当。沿路走了几十里地,锣声不停地响,只偶尔惊起几声狗叫,就是不见有人出来瞧个热闹。陈廷敬心里明⽩,戴孟雄早叫人到下面打过招呼了。 前头引路的人招呼说到了,陈廷敬掀起轿帘,叫刘景停止鸣锣。陈廷敬振⾐下轿,抬眼望见寒村一处。戴孟雄也紧赶着下了轿,一个年轻轿夫伸手搀了他,说:“爹,您慢点儿。” 陈廷敬甚是奇怪,问道:“怎么冒出个喊爹的?” 戴孟雄回道:“这个轿夫,就是⽝子戴坤。” 陈廷敬打量着戴坤,约莫二十岁上下,眉眼确似其⽗,便道:“年纪轻轻,正是读书的时候,怎么来抬轿?” 戴孟雄恭敬道:“回钦差大人话,卑职家里并不宽裕,请不起先生。况且县衙用度拮据,我让⽝子来抬轿,也省了份工钱。” 陈廷敬点点头,说:“国朝就需要你这样的清官啊!”戴孟雄笑道:“钦差大人,为官清廉,这是起码的 ![]() 陈廷敬望着戴坤,很是慈祥,说:“不过读书也很要紧,不要误了孩子前程。” 戴孟雄道:“看看再说吧。等几年, ![]() 陈廷敬点点头,不再多说。戴孟雄领着陈廷敬往村子里走,说道:“百姓要是知道朝廷钦差巡访,肯定会跪道相 ![]() 陈廷敬点头笑笑,心想一路上铜锣都快敲破了,鬼都没碰着一个, ![]() 戴孟雄边走边说:“钦差大人,这就是头一个倡议建龙亭的村子,李家庄。” 陈廷敬早看出这个村子气象凋弊,并不显得富裕,便问:“怎么个由来?谁首先提出来的?” 戴孟雄说:“村里有个富裕人家,当家的叫李家声。他家独自出钱,建了龙亭。” 陈廷敬听了,不想随便多说什么,暂且敷衍着:“哦,是吗?” 戴孟雄领着陈廷敬走过村巷,忽见一大片宅院,心想这肯定就是李家了。果然见着位中年汉子跑出门来,跪伏在地上,叩首道:“草民李家声拜见钦差大人跟县官老爷!” “李家声免礼!”陈廷敬说罢回首四顾,居然没见一个人出来观望。 李家声爬起来,低头道:“请钦差大人、戴老爷屈就寒舍小坐!” 陈廷敬觉着奇怪,问道:“李家声,你怎么知道本官姓陈?” 戴孟雄马上出来圆场,说:“钦差大人是当今山西在朝廷做得最大的官,您只要踏进山西,立即就家喻户晓啊!”陈廷敬说:“你不是说不敢让百姓知道我来了吗?” 戴孟雄答话牛头不对马嘴:“卑职平⽇出来,也不敢惊动百姓,这都是跟钦差大人您学的。” 杨乃文忙附和道:“我们戴老爷平⽇暗访民间,布⾐素食,很得民心啊!”陈廷敬含糊着点点头,进了李家大院。刘景不经意回头,见不远处有户人家门开了,一个小孩闯了出来,奇怪地看着外面。一个妇人忙追了出来,抱着小孩慌忙往里跑,头也不敢回。 进了李家大门,绕过萧墙,但见叠山凿池,佳木俯仰,楼榭掩隐,好生气派。池塘里结着冰,隐约可见残荷。想那夏秋时节,李家这园子必定是江南胜景。李家声却连声道:“寒舍简陋,真是委屈钦差大人了。” 陈廷敬不说话,只随李家声往里走。走过这大大的园子,这才到了李家正堂。心想这李家真是奇怪,有钱人家通常都把园子蔵在后边儿,他家却进门就是园子。⼊了客堂,李家声恭请客人上座。下人低头过来上茶,垂手退下。陈廷敬抿了口茶,说:“李家声,你们戴老爷说,你自家出钱建了龙亭,把皇上《圣谕十六条》刻成龙碑,本官听了很⾼兴。” 李家声拱手道:“草民我能安⾝立命,乡亲们能和睦一家,都搭帮了《圣谕十六条》,它好比尧舜之法,必定光照千秋!” 戴梦雄说:“禀钦差大人,这个村子十六岁以上,七十岁以下,不论男女,都能背诵《圣谕十六条》。” 陈廷敬似乎饶有趣兴,说:“是吗?李家声,你背来我听听。” 李家声红了会儿脸,抓耳挠腮半⽇,头摇晃脑背了起来:“钦差大人,草民这就背了。一、敦孝悌以重人伦。二、笃宗族以昭睦邻。三、和乡 ![]() 李家声背诵完,讨赏似的望着陈廷敬笑。陈廷敬称赞几句,问道:“圣谕说,完钱粮以省催科,你们村的钱粮都如数完清了吗?” 李家声道:“回钦差大人话,我们村的钱粮年年完清,没有半点拖欠!” 陈廷敬回头望望戴孟雄,戴孟雄忙说:“钦差大人,卑职正要禀报。这个村,全村钱粮都是由李家声代 ![]() 杨乃文忘了规矩,急着在旁揷话:“庸书这个钱粮师爷当得最轻松,不像别的县,成天带着衙役走村串户,弄得 ![]() 陈廷敬顿时来了趣兴:“啊?这倒是个好办法啊!朝廷平定云南,最要紧的就是筹集军饷。如果各地都依这个办法,就不会有税银拖欠之事。” 戴孟雄道:“回钦差大人, ![]() ![]() 陈廷敬说:“戴知县,你们完钱粮的办法比建龙亭更好。朝廷现在最关心的就是完钱粮。打仗是要花钱的啊!”戴孟雄道:“卑职把这个完钱粮的办法叫做大户统筹。原打算等明年全县通行之后,再上报朝廷。而建龙亭不太繁琐,简单易行,已在全县推开了。” 陈廷敬顿时惊了,问:“怎么?已在全县推开了?你在疏请上不是说百姓有此愿望,奏请朝廷恩准吗?” 戴孟雄忙低了头说:“百姓热忱颇⾼,卑职不好泼冷⽔啊!”陈廷敬心里不快,说:“我过后再同你切磋此事。先去看看龙亭吧。” 陈廷敬等随李家声往李家祠堂去。戴孟雄见陈廷敬脸⾊不太好,心里甚是忐忑。他知道朝廷没恩准,擅自建了龙亭,追究起来是要治罪的。 祠堂正对面有块空坪,长有一棵古槐树,古槐树旁边便是龙亭。亭有八角,雕梁画栋,飞檐如翅。亭里面立有雕龙石碑,上刻《圣谕十六条》。陈廷敬围着龙亭转了圈,细细看了碑刻,说:“亭子修得不错。李家声,修这个龙亭花了多少银子?” 李家声回道:“两百多两银子。” 陈廷敬又问:“全村多少人,多少户?” 李家声答道:“全村男女老少二百三十二人,四十六户。” 戴孟雄在旁搭话:“钦差大人,李家声代完钱粮已不止这个村,周围十六个村,一千零八户的钱粮都是李家声代完的。” 陈廷敬点头不语,心里暗自盘算。这时,大顺突然赶来了。原来陈廷敬回到山西,没时间转道 ![]() ![]() ![]() 大顺说罢便掏出老太爷的信来,递给陈廷敬。陈廷敬读着家信,不觉双泪沾襟。珍儿见了,也忍不住流起泪来。刘景跟马明也都是⽗⺟在老家的人,难免伤心起来。 戴孟雄说:“钦差大人过门而不⼊,有禹帝之风,卑职十分敬佩!” 陈廷敬折好家书,叹道:“皇差在肩,⾝不由已。唉,这话不说了。戴知县,李家庄的龙亭气象威武,很不错。” 戴孟雄见陈廷敬脸上有了笑容,似乎松了口气,忙说:“感谢钦差大人夸奖。” 可陈廷敬突然冷冷地抛出一句话来:“其他地方的龙亭,暂时停建!”戴孟雄慌了,问道:“钦差大人,这是为何?” 陈廷敬道:“未经朝廷许可,擅建龙亭,应当治罪!难道你不知道?” 李家声忙跪下,说:“钦差大人,草民这是对朝廷的一片忠心啊!”陈廷敬说:“李家声,你起来吧。我有话只同你们戴知县说,先不说追不追究你。戴知县,我们回去吧。” 李家声盛情挽留不成,只得恭送陈廷敬等出了李家庄。陈廷敬上轿时,望了戴孟雄说:“去你家吃饭如何?” 戴孟雄支吾着,面有难⾊。陈廷敬笑道:“怎么?戴知县饭都舍不得给我吃一碗?” 戴孟雄道:“卑职家眷不在⾝边,我都是在县衙里和衙役们同吃。县衙里的厨子,饭菜做得不好。” 陈廷敬只道无妨,你能顿顿吃,我就不能吃了?戴孟雄只好叫杨乃文速速派人下山报个信儿,叫厨子多做几个菜。陈廷敬却说不用, ![]() 回到县衙,天⾊渐晚。饭菜尚未做好,戴孟雄请陈廷敬去內室用茶。房间甚是简陋,里头只放着两张 ![]() 戴孟雄回道:“衙役们都是两人一间,我们⽗子也两人一间。我⾝子不太好,让儿子同我住着,也好有个照应。” 杨乃文揷言道:“县衙里真要腾间屋子出来,还是有的。可戴老爷不愿意。连庸书都是独自住一小间,真是惭愧!” 陈廷敬自从见了戴孟雄儿子抬轿,心里就一直犯疑惑。这会儿见戴孟雄住得如此寒伧,他真有些拿不准这位县太爷到底是怎样的人,只好嘴上说道:“戴知县,你太清苦了。” 戴孟雄道:“卑职自小家里穷,习惯了。说起来不就是个官体吗?老百姓又不知道我住得到底怎样,也无伤官体啊!”说话间,外头喊吃饭了。陈廷敬说有事要聊,就让厨子端了饭菜进来,两人只在房间里胡 ![]() ![]() 陈廷敬说:“我本不善饮,你说是尊夫人亲自酿的酒,就喝两盅吧。” 戴孟雄先给陈廷敬酌酒,自己再満上。两人碰了杯,并不多说客套话,一同⼲了。陈廷敬吃了个烧卖,说:“都说 ![]() 戴孟雄说:“这几年, ![]() 陈廷敬酒量不大,几口包⾕烧下去,眼⾊有些朦胧了。他不再喝酒,趁着脑子清醒,问道:“戴知县,说说你们县的大户统筹吧。” 戴孟雄说:“年有丰歉,民有贫富,但朝廷的钱粮可是年年都要完的。逢上歉收年成,大户完得了钱粮,小户穷户就难了。他们得向大户去借。大户有仁厚的,也有苛刻的。仁厚人家还好说,苛刻人家就会借机敲诈百姓。” 陈廷敬问道:“你是怎么办的呢?” 戴孟雄说:“县衙每月都会召集乡绅、百姓,宣讲《圣谕十六条》,教化民风。很多大户感 ![]() ![]() 陈廷敬沉思片刻,点头道:“这倒是个好办法。戴知县,你把大户统筹的办法仔细写好给我,我要奏报朝廷。” 戴孟雄喜形于⾊,连声说好,道:“杨师爷那里有现成的详案,待会儿呈 ![]() 用罢晚餐,陈廷敬乘夜赶回五峰观。傅山听说已暂噤捐建龙亭,內心暗自敬佩陈廷敬,却又说:“大户统筹之法,贫道不知详情,不敢妄加评说。只是戴孟雄这等人,料也做不出什么好事。” 陈廷敬也拿不定主意,只道不会草率行事。傅山道了安,自去歇息了。陈廷敬毫无睡意,大伙儿就陪着他闲聊。聊着聊着,又聊到了 ![]() ![]() ![]() 陈廷敬说:“我本来深感疑虑,可我看了戴孟雄的住房,又见他自己儿子当轿夫,怎么看不觉得他像个坏官啊!”马明说:“那会儿老爷吩咐鸣锣,我猜老百姓听见了,都会以为县太爷进村要钱要粮来了,躲在屋里大气都不敢出。” 大顺道:“老爷,我不懂你们官场上的事儿,可是就琢磨着,他戴老爷再怎么清廉,也犯不着让自己儿子来抬轿啊!除非这是桩肥差!” 刘景说:“咱们不听戴知县说了,连工钱都没有,还肥差哩!” 珍儿道:“有些事情啊,太像真的了,肯定就是假的。那李家声替十六个村,一千多户人家代完钱粮,怎么听着都不叫人相信。” 陈廷敬说:“可这些村子多年都不欠 ![]() 大伙儿正七嘴八⾆,陈廷敬突然说道:“刘景、马明,我想好了,速将 ![]() 大伙儿都吃了一惊,珍儿更是急了:“老爷,您怎么就不听我们的呢?” 陈廷敬说:“你们且听我说道理。朝廷现在急需纳钱粮的好办法,事关军机,耽误不得。且不问 ![]() 马明也说:“光看办法,的确看不出什么破绽。” 陈廷敬说:“刘景、马明,明⽇一早,吩咐官驿快马送出!还有,明天你俩下山,去 ![]() 珍儿见陈廷敬执意要将大户统筹法上报朝廷,闷在心里生气,生生硬硬地问:“我明天⼲什么呀?” 陈廷敬笑笑,说:“你呀,呆在这五峰观噘嘴巴吧!” 32第二⽇,戴孟雄领着杨乃文早早的上了五峰观。陈廷敬吩咐珍儿倒茶,珍儿心里有气,只作没有听见。大顺忙倒了茶,递了上来。 陈廷敬说:“我已派人将 ![]() 戴孟雄喜不自噤,道:“卑职感谢钦差大人栽培!” 陈廷敬问:“李家庄的龙亭到底花了多少银子,戴知县知道吗?” 戴孟雄说:“李家声自愿修建的,县衙没派人督办,不知详情。他自己说花两百多两银子,应是不错。” 陈廷敬又问:“ ![]() 戴孟雄回道:“全县男女丁口一万八千四百五十人。” 陈廷敬问:“全县每年纳银多少,纳粮多少?” 戴孟雄道:“每年纳银两万四千七百二十三两,纳粮六千二百七十三石。” 陈廷敬点点头,好像十分満意:“戴知县倒是个⼲练之才,账算得很清楚嘛!” 杨乃文忙附和道:“戴知县有铁算盘的雅号,算账比庸书这个钱粮师爷还厉害!” 戴孟雄倒是谦虚,道:“回钦差大人,卑职食朝廷傣禄,心里就只记住这几桩事儿。” 陈廷敬望着戴孟雄微笑半⽇,慢条斯理地说:“戴知县,我会奏请朝廷,从明年开始, ![]() 戴孟雄听陈廷敬突然这么一说,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他似乎不相信自己的耳朵,嘴巴张得老大,望了陈廷敬半天,才说:“钦差大人,此事万万不可啊! ![]() 戴孟雄低头问道:“钦差大人,此话从何讲起?” 陈廷敬说:“李家庄丁口两百三十二人,建龙亭花去两百多两银子,差不多人平合一两银子。” 杨乃文早吓得大气不敢出,这会儿忙揷话道:“钦差大人,李家庄建龙亭的银子是李家声自家甘愿出的,摊不到百姓头上。” 陈廷敬说:“未必村村都有李家声?这银子最后仍是要摊到百姓头上去的。况且各村攀比,龙亭越建越威武,银子还会越花越多!” 戴孟雄扑通跪下,哀求道:“我戴孟雄替 ![]() ![]() 陈廷敬瞟着戴孟雄,道:“朝廷正举兵平定云南,急需军饷。 ![]() 戴孟雄叩头不止:“钦差大人,此举万万不可啊!”珍儿同大顺也甚为不解,奇怪地望着陈廷敬。陈廷敬又道:“戴知县,你 ![]() 戴孟雄头摇道:“卑职不敢贪功,只敢领罪!” 陈廷敬说:“路归路,桥归桥。你先将全县捐建龙亭的账目报给我。” 戴孟雄道:“ ![]() 陈廷敬说:“好吧,限你三⽇!” 戴孟雄忙爬了起来,点头道:“好好好,卑职这就告辞了!” 送走戴孟雄,珍儿笑了起来,说:“老爷,真有您的!我还真以为您不管百姓死活了哩!” 大顺道:“我到最后才看出来,原来老爷是要给那戴知县下马威!” 刘景、马明二位早早的就去官驿把奏折 ![]() ![]() 马明说:“冷清。” 刘景说:“不光是冷清。我一路走来,没见一个叫花子。但凡县城里头,叫花子是少不了的。偏偏这 ![]() 马明道:“早就不对劲了。老爷去李家庄,沿路没见着半个人影!”刘景笑道:“老爷可是不好糊弄的,他心里明⽩得很!” 这时,忽听锣声哐当,街上仅有的几个行人马上逃往僻静处躲避。刘景、马明也连忙跑进一家饭铺。店家忙问:“两位,吃点什么?” 刘景随口答道:“来两碗面吧!” 不料店家吃惊地张了嘴,半天不答话。马明问道:“怎么了,店家?” 店家道:“二位快走吧,我们不做生意了!” 刘景也觉着奇怪:“这可怪了,是你问我俩吃点什么。我本来还不想吃的,看你这么客气,才要了两碗面。” 听外头锣声越来越近,店家急得不行:“二位,你们快走吧。” 马明问:“店家,为什么有生意不做?” 店家道:“我不能说,你们快走吧。” 刘景说:“店家,我们兄弟俩走南闯北,还没见过你这样莫名其妙的人。你今儿个不说出个子丑寅卯来,我们还就是不走了!” 店家无奈,才说了真话:“怕惊了钦差!” 刘景故作糊涂:“什么钦差?” 店家道:“反正县衙是这么吩咐下来的,客人只要是外地口音,概不招呼,说是怕惊了钦差!” 原来刘景跟马明虽是山西人,在京城里呆了十来年,口音有些变了。马明笑笑,说:“咱也是山西人。店家,做生意同钦差有什么关系?” 这时,锣声更加近了,刘景、马明二人走到门口,悄悄儿把门帘撩起一条 ![]() 听得锣声远了,刘景、马明二人出了饭铺。刘景说:“马明,怎么百姓们见了戴知县,就像见了老虎似的?” 马明道:“杨乃文还说他们戴知县平⽇是布⾐私访哩!” 刘景说:“我看 ![]() 马明道:“刘兄请讲!” 刘景笑笑,说:“我俩一个再去李家庄看个究竟,一个在县城里要饭!” 马明听了,觉得不可思议:“要饭?” 刘景说:“就是扮叫花子啊!”马明忙头摇说:“要扮你扮,我才不扮哩!” 刘景说:“这是正经事,我俩划拳吧,谁也不吃亏。” 马明想想,只好同刘景划了拳。三拳划下来,马明输了,扮叫花子。马明很不情愿,也只好认了。 戴孟雄回到县衙,往签押房的椅子上一坐,又神气活现了。杨乃文先是骂了半⽇脏话,才说:“这个陈廷敬,说变脸就变脸!戴老爷,这建龙亭的银子是如实报还是怎么报?” 戴孟雄哼哼鼻子,说:“不是怎么报,而是不能报!” 杨乃文道:“可人家是钦差呀!” |
上一章 大清相国 下一章 ( → ) |
大清相国是知名作家王跃文力作,是一本文笔与情节俱佳的综合其它,优雅小说网免费提供大清相国最新章节阅读,希望您能优雅的在优雅小说网上阅读。王跃文撰写的大清相国最新章节免费在线阅读,大清相国为虚构作品,请理性阅读勿模仿故事情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