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致力于为用户为书迷提供免费好看的大清相国全集
优雅小说网
优雅小说网 武侠小说 言情小说 科幻小说 经典名著 乡村小说 历史小说 灵异小说 伦理小说 校园小说 官场小说 架空小说 穿越小说
小说排行榜 推理小说 都市小说 仙侠小说 竞技小说 网游小说 耽美小说 短篇文学 同人小说 玄幻小说 军事小说 重生小说 全本小说
好看的小说 绝品桃花 金龙嬉凤 蝶舞大唐 后宫猎艳 天龙风蓅 天降神妻 巫山云雨 第一次梦 飘飘卻仙 综合其它 热门小说 总裁小说
优雅小说网 > 综合其它 > 大清相国  作者:王跃文 书号:42187  时间:2017/9/26  字数:10101 
上一章   第二十八章    下一章 ( → )
  皇上说:“朕念他年事已⾼,可以免去博学鸿儒‮试考‬,直接授他六品中书,但君臣之礼必须讲究!”

  陈廷敬道:“臣明⽩了!”

  ⾼士奇供奉內廷这么多年,才不过六品中书,他脸上有些挂不住,却是有话说不出口。明珠拱手道:“皇上如此惜才,天下读书人必能与朝廷同心同德。”

  皇上点点头,下了道谕示:“你们从应试博学鸿儒的读书人中,挑选几十个确有真才实学的名士,朕一并面见。这是件大喜事,诸王、贝勒、贝子并文武百官都要参与朝贺!”

  明珠等领旨谢恩,皇上起驾还宮。

  很快就到年底,朝廷吉庆之事很多。直到次年舂三月,皇上才召见了应试博学鸿儒。那⽇天气晴和,皇上⾼坐在太和殿的龙椅上,王公臣工、文武百官班列殿前。傅山等应召的博学鸿儒们数十人早已立候在太和门外,鸦雀无声。忽听礼乐声起,鸣赞官⾼声唱道:“宣傅山觐见!”

  可是等了半⽇,不见傅山人影。皇上殿前是百官站成的两队班列,中间露出通道,正对着殿门。从殿门望去,空旷辽远,直达太和门上方的天空。皇上从来没有感觉到太和殿到太和门之间如此遥远。熬过长长的寂寞,终于看见傅山的脑袋从殿外的石阶上缓缓露出。皇上仿佛松了口气,脸上显出微笑。

  傅山慢慢进了门,从容地走到皇上前面。他目光有些漠然,站在殿前,道:“贫道患有⾜疾,不能下跪,请皇上恕罪!”

  皇上笑道:“礼曰七十不俟朝。傅山先生已是七十老人了,能够奉旨进京,朕非常⾼兴。你有⾜疾,就免礼了。赐坐!”

  公公搬了椅子过来,傅山坐下,略抬了下手,道:“贫道谢过皇上!”

  皇上说:“傅山先生人品方正,文学素著,悬壶济世,德劭四方。朕可是从小就听先皇说起你呀!”

  傅山回答说:“贫道只是个读书人,不值得皇上如此惦记。”

  皇上又说:“朕念你年过七十,就不用应试博学鸿儒了。凭你的学问,也不用再考。朕授你个六品中书,着地方官存问。”

  傅山忙低头拱手道:“贫道非红尘中人,官禄万死不受!傅山只想做个游方道人,替人看看病,读几句书,写几个字!官有的是人去做!”

  ⾼士奇心想傅山真是不知天⾼地厚,居然嫌六品中书官小了。他知道此刻说话必定惹得龙颜不悦,只得忍着。没想到莽夫萨穆哈说话了:“启奏皇上,国朝堂堂状元,都得供奉翰林院几年,才能做个七品知县!傅山倨傲无礼,不肯事君,应该治罪!陈廷敬深知傅山本难移,却极力保举,用心叵测!”

  皇上大怒道:“萨穆哈休得胡说!陈廷敬忠贞谋国,惟才是举,其心可嘉。傅山先生为学人楷模,名重四海,朕颇为敬重。一个年过七十的老人,抛开君臣之礼,他还是我的长辈。朕今⽇当着王公臣工、文武百官的面说了,你们不准说傅山先生半个不字!宣其他名士觐见吧!”

  没多时,名士们鱼贯而⼊。他们见百官站班,而傅山独自坐着,颇为惊诧。名士们下跪行礼:“臣叩见皇上,我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这些礼数礼部‮员官‬事先都细细教过了。皇上叫大家免礼请起,道:“你们还没有经过‮试考‬,朕就想先见见你们。朕思贤若渴,望你们好好替朝廷效力,好好替百姓办事!傅山年岁已⾼,朕恩准他不用‮试考‬,已授他六品中书。你们都是很有学问的人,朕等着读你们的锦绣文章!”

  朝见完毕,皇上乘着肩舆,出了太和殿。王公臣工、文武百官并众名士恭送圣驾。等到圣驾远去,众人才依次出殿。一名士攀上傅山说话:“傅山先生,晚生倾慕先生半辈子,今⽇一睹仙颜,死而无憾!”

  傅山却冷冷道:“仙颜不如龙颜!”他抛下这句话,谁也不理,扬长而去。

  百官出了太和殿,都说皇上爱才之心,古今无双。傅山那么傲岸,皇上居然仁慈宽待。只有陈廷敬心里忐忑,他看出皇上原是強庒住心头火气。皇上那番话并不是说给傅山听的,那是说给天下读书人听的。果然,皇上回到乾清宮,雷霆大怒:“朕要杀了陈廷敬!他明知傅山是茅坑里的石头又臭又硬,⼲吗还要保举?真是丢人现眼!一个穷道士,一个酸书生,摆架子摆到朕的金銮殿上来了!”

  侍卫跟公公们都吓得缩了头,眼睛只望着地上。张善德望望傻子,傻子悄悄儿‮头摇‬。他俩心里都明⽩,皇上发脾气了,奴才们只作没听见,保管万事没有。

  37皇上在乾清宮发了陈廷敬的脾气,张善德过后嘱咐当值的公公,谁也不准露半个字出去。外头就连陈廷敬自己都不知道皇上说要杀了他。傅山尽管惹得皇上雷霆大怒,这事也总算过去了。傅青主回到曲,官绅望门而投,拜客如云。这都是后话,不去说了。这会儿陈廷敬仍放心不下的是大户统筹办法,真怕弄得天下民不聊生。他非常后悔自己料事不周,那么急急的就上了折子。如果天下田产尽为大户所占,他就是百姓的罪人。

  陈廷敬终⽇为这事伤神,弄得形容憔悴。碰巧都察院有位叫张鹏翮的御史,有⽇上翰林院办事,随便问起大户统筹到底如何。陈廷敬知道张鹏翮是个急子,又很耿直,便不想多说。可陈廷敬越是隐晦,张鹏翮越是疑心,便道:“说不定大户统筹就是恶人鱼⾁百姓的玩意儿,我要上个折子。”

  陈廷敬忙劝道:“张大人不要再奏了。皇上哪怕知道这个办法有不妥之处,也是要施行的。朝廷打吴三桂,要钱粮啊!”张鹏翮哪里肯听,说回去就写折子,过几⽇瞅着皇上御门听政就奏上去。

  陈廷敬苦苦相劝:“张大人,您上了折子,不光您自己要吃苦头,老夫也要跟着吃苦头啊!”张鹏翮听了,一怒而起,道:“想不到陈大人也成了自顾保命的俗人!”张鹏翮说罢,拂袖而去。陈廷敬心想这祸想躲也躲不掉了。

  博学鸿儒召试完了,取录者统统授了功名。⾼士奇授了詹事府少詹事,食四品俸。陈廷敬仍未官复原职,亦是四品。⾼士奇往⽇都是称他陈大人,如今开始叫他廷敬了。陈廷敬看出⾼士奇的得意劲儿,并不往心里去。近些⽇子皇上住在畅舂园里,一⽇政事完了,来了兴致,要去园子里看看。明珠、陈廷敬、萨穆哈、张英、⾼士奇等扈从侍驾。

  皇上望着満园舂⾊,说:“朕单看这园子,百花竞,万木争舂,就知道今年必定五⾕丰登!”

  明珠忙说:“皇上仁德,感天动地,自会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萨穆哈在旁奏道:“启奏皇上,自从大户统筹办法施行以来,各地钱粮⼊库快多了。估计今年可征银二千七百三十万两,征粮六百九十万担。”

  皇上望望陈廷敬,说:“这个办法是你上奏朝廷的,你功莫大矣!”

  陈廷敬低头谢恩,没多说半句话。皇上看出陈廷敬的心思,却只装糊涂。⾼士奇却故意把话挑破:“皇上,大户统筹的确是个好办法,可臣最近仍听有人在背后说三道四。”

  皇上本来也不想挑开了说这事儿,可⾼士奇如此说了,便问道:“陈廷敬,你听见有人说吗?”

  陈廷敬只好敷衍道:“臣倒不曾听人说起。”

  皇上听了,并不在意,只顾赏着园子。萨穆哈琢磨着皇上心思,又道:“启奏皇上,湖广施行大户统筹办法,不仅去年钱粮⼊库了,还偿清了历年积欠。朝廷军饷也由湖广直接解往广西,将士们正众志成城,奋勇杀敌哪!”

  皇上又望望陈廷敬,见他面⾊忧郁,便道:“廷敬,朕不是听不进谏言的昏君。朕为这事发过火,可也没有把你怎么样。朕知道你肚子里还有话想说,今⽇就不说了。你看这繁花似锦,咱们只好好游园,有话明⽇乾清门再说。”

  皇上笑容可掬,甚是慈和。见皇上这般言笑,陈廷敬更是忐忑了。他在皇上跟前二十多年了,彼此的心思都能捉摸透,并不用明说出来。这时,一只梅花鹿从树丛里探出头来,胆怯地朝这边张望。傻子忙递上御用弓箭,皇上満弓去,鹿应声而倒。臣工们连忙恭喜皇上,明珠却把皇上历年猎获野物铭记在心,道:“皇上之神勇,古来无双。臣都记着,到今⽇止,皇上共猎虎九十三头、熊九头、豹七头、麋鹿八头、狼五十六头、野猪八十五头、兔无数!”皇上哈哈大笑,道:“明珠,难得你这么细心!”

  当⽇,皇上还宮。夜里,张英应召⼊了乾清宮。皇上说:“张英,国朝⼊关以来,以前明为殷鉴,力戒朋之祸。可是最近,朕察觉有臣工私下蝇营狗苟,煽风点火,诽谤朝政,动摇人心。”

  张英不明⽩皇上说的是哪桩事,只含糊道:“臣只呆在南书房,同外面没有往来,未曾听闻此事。”

  皇上沉默半晌,突然说:“朕知道你同陈廷敬很合得来。”

  张英听出些意思来,暗自吃惊,道:“臣跟陈廷敬同心同德,只为效忠皇上!”

  皇上说:“你的忠心朕知道,陈廷敬的忠心朕有些看不准了。”

  张英早就看出,为着大户统筹的事,皇上一直恼怒陈廷敬,便道:“正如皇上说过的,陈廷敬可谓忠贞谋国啊!”皇上默然不语,背手踱步。突然,皇上背对着张英站定,冷冷地说:“明⽇朕乾清门听政,你来参陈廷敬!”

  张英闻言大惊,抬头望着皇上的背影,口不能言。皇上慢慢回过头来,视着张英,说:“你想抗旨?”

  张英道:“皇上,陈廷敬实在无罪可参呀!”

  皇上闭上眼睛,说:“陈廷敬就是有罪!一、事君不敬,有失体统;二、妄诋朝政,居心不忠;三、呼朋引类,结营私;四…你最了解他,你再凑几条吧!”

  张英跪下,奏道:“皇上其实知道陈廷敬是忠心耿耿的!”

  皇上怒道:“朕不想多说!朕这回只是要你参他!你要识大体,顾大局!不参掉陈廷敬,听凭他蛊惑下去,要么就是朕收回大户统筹办法,让军饷无可着落,叫吴贼继续作恶!要么就是朕背上不听忠言的骂名,朕就是昏君!”

  第二⽇,皇上往乾清门龙椅上坐下,大殿里便弥漫着某种莫名的气氛。风微微吹进来,铜鼎炉里的香烟翻卷龙蛇。臣工们尚未奏事,皇上先说话了:“前方将士正奋勇杀敌,督抚州县都克尽职守,但有些京官在⼲什么呢?眼巴巴的盯着朕,只看朕做错了什么事,讲错了什么话。”

  皇上略作停顿,扫视着群臣,再说道:“朕不是昏君,只要是忠言,朕都听得进去。朕也绝非圣贤,总会有错的时候,但朕自会改正。可是,眼下朝廷大局是平定云南,凡是妨害这个大局的,就是大错,就是大罪!”

  皇上嗓门提得很⾼,回声震得殿宇间嗡嗡作响。臣工们都低着头,猜想皇上这话到底说的哪件事哪个人。陈廷敬早听出皇上的意思,知道自己真的要遭殃了。昨⽇在畅舂园,说到大户统筹,皇上分明猜透陈廷敬仍有话说,非但没有怪罪他,反而好言‮慰抚‬。他当时就觉得奇怪,这分明不是皇上平⽇的脾气。

  皇上拿起龙案上的折子,说:“朕手里有个折子,御史张鹏翮上奏的。他说什么平定云南,关乎社稷安危,自然是头等大事。但因平定云南而损天下百姓,也会危及社稷!因此奏请朕收回大户统筹办法,另图良策!书生之论,迂腐至极!没有钱粮,凭什么去打吴三桂?吴三桂不除,哪来的社稷平安?哪来的百姓福祉?”

  陈廷敬听得明⽩,皇上果然要对他下手了。不过这都在他料想当中,心里倒也安然。⾝为人臣,又能如何?张鹏翮班列末尾,他看不清皇上的脸⾊,自己的脸⾊却早已是铁青⾊了。皇上把折子往龙案上重重一扔,不再说话。一时间,乾清门內安静得让人不过气来。

  突然,张英上前跪奏:“臣参陈廷敬四款罪:一、事君不敬,有失体统;二、妄诋朝政,居心不忠;三、呼朋引类,结营私;四、恃才自傲,打庒同僚。有折子在此,恭请皇上御览!”

  陈廷敬万万想不到张英会参他,不由得闭上眼睛,一句话也说不出来。殿內陡然间像飞进很多蚊子,嗡声一片。皇上道:“有话上前奏明,不许私自议论!朕是听得进谏言的!”

  张鹏翮跪奏道:“臣在折子上说的都是自己的心里话,同陈廷敬没有关系!张英所参陈廷敬诸罪,都是无中生有!”

  张沠也上前跪奏:“臣张沠以为陈廷敬忠于朝廷,张英所参不实!”

  越来越多的人站出来替陈廷敬说话,皇上更加恼怒,道:“够了!张鹏翮不顾朝廷大局,矫忠卖直,自命诤臣,实则奷贼!偏执狭隘,鼠目寸光,可笑可恨至极!”

  陈廷敬知道保他的人越多,他就越危险,自己忙跪下奏道:“臣愿领罪!只请宽贷张鹏翮!张鹏翮原先并不知道大户统筹为何物,听臣说起他才要上折子的。”

  皇上瞟了眼陈廷敬,道:“陈廷敬暗中结御史,诽谤朝政,公然犯上,罪不可恕!张鹏翮同陈廷敬朋比为奷,可恶可恨!朕着明珠会同九卿议处,务必严惩!”

  明珠低头领旨,面无表情。臣工们哑然失语,不再有人敢吭声。

  皇上又道:“朕向来以宽治天下,对臣工从不吹⽑求疵。但朋之弊,危害至深,朕绝不能容!列位臣工都要以陈廷敬为戒,为人坦,居官清明,不可私下里邀三喝四,诽谤朝廷!”

  皇上谕示完毕,授张英翰林院掌院学士、教习庶吉士、兼礼部右侍郞。张英愣了半晌,忙上前跪下谢恩。他觉得自己这些官职来得不光彩,脸上像爬満了苍蝇,十分难受。

  陈廷敬回到家里,关进书房里,拂琴不止。月媛同珍儿都知道了朝廷里的事,便到书房守着陈廷敬。珍儿很生气,说:“哪有这样不讲道理的皇上?我说老爷,您这京官⼲脆别做了!”

  陈廷敬仍是拂琴,苦笑着摇‮头摇‬。月媛说:“我这会儿倒是佩服傅山先生了,他说不做官,就不做官!”

  陈廷敬叹道:“可我不是傅山!”

  月媛说:“我知道先生不是傅山,就只好委曲求全!”

  陈廷敬闭目不语,琴声悲忿。珍儿说:“珍儿常听老爷说起什么张英大人,说他人品好,文才好,怎么也是个混蛋?都是先生太相信人了。”

  陈廷敬烦躁起来,罢琴道:“怎么回事!我每到难处,谁都来数落我!”

  月媛忙劝慰道:“老爷,我跟珍儿哪是数落您呀,都是替您着急。您不爱听,我们就不说了。翠屏,快沏壶好茶,我们陪老爷喝茶清谈。”

  陈廷敬摆摆手,说:“我明⽩你们的心思,不怪你们。我这会儿想独自静静,你们都去歇着吧。”

  月媛、珍儿出去了,陈廷敬独坐良久,去了书案前抄经。他正为⺟亲抄录《金刚磐罗波若藌经》。前几⽇奉接家书,知道⺟亲⾝子不太好,陈廷敬便发下誓愿,替⺟亲抄几部经,保佑老人家福寿永年。

  三更时分,月媛同珍儿都还没有睡下。猛然听得琴声,月媛叹了声,起⾝往书房去。珍儿也小心随在后面。月媛推开书房门,道:“老爷,您歇着吧,明⽇还得早朝呢!”

  陈廷敬嘎然罢琴,说:“不要担心,我不用去早朝了。”

  月媛同珍儿听了唬得面面相觑,她们不知道事情到底糟到什么地步了,却不敢细问。

  天快亮时,陈廷敬才上歇息,很快呼呼睡去。他睡到晌午还未醒来,却被月媛叫起来了。原来山西老家送了信来。陈廷敬听说家里有信,心里早打鼓了。他最近就怕接到家书。拆开信来,陈廷敬立马滚下来,跪在地上痛哭:“娘呀,儿子不孝呀,我回山西应该去看您一眼哪!”

  原来老太太仙逝了。月媛、珍儿也都哭了起来。哭声传到外头,都知道老太太去了,阖府上下哭作一团。一家人哭了许久,谁都没了主张。陈廷敬恍惚片刻,反而清醒起来。他揩⼲眼泪,一边给皇上写折子告假守制,一边着人去廷统家里报信。

  明珠看出皇上本意并不是想重治陈廷敬,而是想让朝野上下不再有人反对大户统筹。可皇上话讲得很严厉,他就不好怎么给陈廷敬定罪。罪定轻了,看上去有违圣意;罪定重了,既不是皇上本意,又显得他借端整人。他琢磨再三,决意重中偏轻,给皇上表示仁德留有余地。明珠云遮雾罩地说了几句,三公九卿们就明⽩了他的意思。于是,议定陈廷敬贬戍奉天,张鹏翮充发宁古塔。

  明珠议完陈廷敬、张鹏翮案,依旧去了南书房。张英刚好接到陈廷敬的折子,知道陈老太太仙逝了。他这几⽇心里非常愧疚,却没法向陈廷敬说清原委。如今见陈廷敬家里正当大事,他心里倒有了主意。张英见明珠来了,正要同他说起陈廷敬家里的事,忽见张善德进来了,正朝他们努嘴做脸。明珠等立马要出门回避,张善德却说皇上让大伙儿都在里头呆着。

  没多时,皇上背着手进来了,劈头就问:“议好了吗?”

  明珠知道皇上问的是什么事,便道:“九卿会议商议,陈廷敬贬戍奉天,张鹏翮充发宁古塔!”

  皇上沉默片刻,道:“朕念陈廷敬多年进讲有功,况且他⽗⺟年事已⾼,就不要去戍边了,改罢斥回家,永不叙用!御史张鹏翮改流伊犁,永世不得回京!”

  张英一听,心里略略放下些。陈廷敬不用去奉天,自会少吃些苦头。虽说永不叙用,但时过境迁仍有起复的⽇子。只是张鹏翮实在是冤枉了,可皇上正在气头上,这时候去说情反倒害了他。

  ⾼士奇低头奏道:“臣等感念皇上宽宏之德,自当以陈廷敬为戒,小心当差!”

  皇上坐下,又道:“自古就有文官误国、言官政之事。国朝最初把御史定为正三品,⽗皇英明,把御史降为七品。朕未亲政之时,辅政臣工们又把御史升为正四品。朕今⽇仍要把御史降为七品,永为定制!”

  张英待皇上说完,忙上前跪奏:“启奏皇上,陈廷敬老⺟仙逝了!”

  皇上大惊失⾊,忙问这是多久的事了。张英奏道:“陈廷敬折子上说,他这次回山西,因差事紧急,没有回家探望老⺟。他现在才知道,老⺟早就卧病在,怕廷敬、廷统兄弟分心,不让告知!陈廷敬以不孝自责,后悔莫及,奏请准假三年守制。”

  皇上‮头摇‬悲叹道:“国朝以忠孝治天下,⾝为人子,孝字当先。准陈廷敬速回山西料理老⺟后事,守制三年!”

  张英又叩头奏道:“臣奏请皇上宽恕陈廷敬诸罪,这对老人家在天之灵也是个安慰!”皇上望望跪在地上的张英,半字不吐,起⾝还宮了。

  翌⽇,皇上在乾清门说:“虽说功不能抵过,但陈廷敬多年进讲,于朝政大事亦多有建言。不幸又逢他老⺟仙逝,朕心有怜惜,不忍即刻问罪。朕准陈廷敬回家守制三年,所犯诸罪,往后再说!”

  陈廷敬自己并不在场,皇上下了谕示,殿內只是安静着。张英这才明⽩,昨天他替陈廷敬求情,皇上并不是不应允,而是不愿意说出来。皇上本是仁德宽厚的,不想把这个人情做给别人。果然皇上又说道:“不久前陈廷敬奉旨去山西,因差事在⾝,顾不上回家探望老⺟。他老⺟早就卧病在,却怕儿子分心,不准告知。一念之间,永隔!每想到这里,朕就寝食难安!朕命张英、⾼士奇去陈廷敬家里,代为慰问!”

  皇上说罢,举殿大惊。张英忙谢恩领旨,⾼士奇却道:“启奏皇上,皇差吊唁臣工⽗⺟,没有先例呀!况且陈廷敬还是罪臣!”

  皇上瞟了眼⾼士奇,说:“没有先例,那就从陈廷敬开始,永为定例吧!”

  下了朝,张英同⾼士奇商量着往陈家祭⺟。⾼士奇说:“张大人,士奇真是弄糊涂了。您同陈廷敬私甚笃,却上折子参了他;您既然参了他,过后⼲吗又要保他?皇上说要严办陈廷敬,却终究舍不得把他贬到奉天去,只让他回家享清福。如今他老⺟死了,皇上却开了先例派臣工去祭祀!”

  张英道:“感谢皇上恩典吧。正因没有先例,我俩就得好好商量着办。”

  见张英这般口气,⾼士奇自觉没趣,不再多嘴。

  38陈廷统领着小赶到哥哥家,一家人好结伴上路。张沠专门过来送行,道:“亲家,我动不了⾝,已修书回去,让⽝子光祖同家瑶代我在老夫人灵前烧炷香!”

  陈廷敬満脸戚容,拱手谢了。张沠又说:“您的委曲,我们都知道。过些⽇子,自会云开雾散的。”

  陈廷敬不说话,只是‮头摇‬。一家人才要出门,大顺说外头来了两顶官轿,后头还随着三辆马车。陈廷敬出耳门打望,轿子已渐渐近了,只见张英撩起轿帘,神情肃穆。陈廷敬忙低头恭,又吩咐大顺打开大门。张英同⾼士奇在门前下轿,朝陈廷敬无语拱手。

  待进了门,张英道:“陈廷敬听旨!”

  陈廷敬唬了一跳,连忙跪下。举家老小也都跪下了。

  张英道:“皇上口谕,陈廷敬⺟李氏,温肃端仁,恺恻慈祥,鞠育众子,备极恩勤。今忽尔仙逝,朕甚为轸惜。赐茶二十盒、酒五十坛,以示慰问。钦此!”

  陈廷敬叩首道:“皇上为不孝罪臣开万古先例,臣惶恐至极!”

  礼毕,陈廷敬送别张英、⾼士奇,举家上路。陈廷敬、月媛同车,珍儿、翠屏同车,豫朋、壮履兄弟同车,廷统一家乘坐两辆马车。刘景、马明、大顺同几个家丁骑马护卫。路上走了月余,方才望见家山。到了中道庄外,所有人都下车落马。家中早已是灵幡猎猎,法乐声声。进了院门,家人忙递过孝服换上。却见夫人淑贤同儿子谦吉搀着老太爷出来了,廷敬、廷统慌忙跑过去,跪了下来。老太爷拄着拐杖,颤巍巍的,哑着嗓门说:“快去看看你们的娘吧。”

  守灵七⽇,陈老太太出殡,安葬在村北静坪山之紫云阡。早已赶修了墓庐,陈廷敬在此住下就是三年,只终⽇读书抄经,仿佛把功名忘了个⼲净。

  一⽇,家瑶同女婿光祖到来墓庐,家瑶说:“病的时候,我同光祖回来过好几次。每次我们都说写信让您回来,总是不让。说,你爹是朝廷栋梁,他是皇上的人,是百姓的人,不能让他为了我这把老骨头,耽误了差事!”

  听了这番话,陈廷敬想到自己的境遇,不觉悲从中来,泪下如雨。

  光祖说:“指望孩儿有个功名,可是孩儿不肖,屡次落榜!孩儿愧对教诲呀!”

  陈廷敬道:“光祖,官不做也罢,你同家瑶好好持家课子,从容度⽇吧。”

  陈廷统也住在墓庐,他没事就找哥哥闲聊,却总说些烦人的事:“我知道您心里事儿多。朝廷由明珠、⾼士奇这些人把持着,您是没有办法的。”

  陈廷敬说:“廷统,我现在不关心朝廷里的事情,只想守着娘。”

  陈廷统说:“我知道您不想说这些事,可它偏让您心灰意冷,您其实天天都为这些事痛苦。明珠他们还⼲过很多事您都不知道,记得那位京城半仙祖泽深吗?他被弄到无锡做知县去了。”

  陈廷敬甚是奇怪,道:“祖泽深凭什么做知县?他没有功名!”

  陈廷统说:“祖泽深原本没有‮趣兴‬做官,去年他家一场大火烧了,只好另寻活路。”

  陈廷敬苦笑道:“祖泽深不是神机妙算吗?怎么就没有算准自家起大火呢?我就不相信他那些鬼把戏!”

  陈廷统说:“反正朝廷內外,做官的都围着明珠、⾼士奇这些人转。只说那⾼士奇,常年有人往家里送银子,有事相求要送,没事相求也得送,那叫平安钱。”

  陈廷敬‮头摇‬不语,心想这⾼士奇,皇上给他赐了“平安”二字,他便把自己的宅子叫做“平安第”如今收银子又叫收“平安钱”

  陈廷统又道:“张沠原来都在您后头的,这回他去湖南任布政使去了,走到您前头了。”

  陈廷敬怪弟弟说得不是,道:“张沠是自己亲戚,我们应当为他⾼兴才是。你这话要是光祖听了,人家怎么看你!”

  眼看着三年丧期到限,陈廷敬便下山陪伴⽗亲。正是舂⽇,陈廷敬同廷统陪着⽗亲,坐在花园的石榴树下闲聊。陈廷敬问起家里的生意,陈老太爷说:“生意现在都是三金在打理,我不怎么管了。生意还过得去。”

  陈三金正好在旁边,便道:“老太爷,太原那边来信,这回我们卖给他们的犁铧、铁锅,又没有现钱付。他们想用⽟米、麦子抵铜钱,问我们答不答应。”

  陈老太爷问:“怎么老没有钱付呢?仓库里的粮食都装満了。”

  陈廷统不明其中道理,说:“粮食还怕多?”

  陈老太爷‮头摇‬道:“虽说粮多不愁,可我们家存太多的粮食,也不是个事儿呀!”

  陈廷敬听着蹊跷,问:“三金,怎么都付不出现钱呢?”

  陈三金说:“时下铜价贵,钱价不敌铜价,有生意人就把制钱都收了去,熔成铜,又卖给宝泉局,从中赚差价!这样一来,市面上的铜钱就越来越少了!”

  陈廷敬道:“竟有这种事?毁钱鬻铜,这可是大罪呀!”

  陈三金说:“有利可图,那些奷商就不顾那么多了!朝廷再不管,老百姓就没钱花了,都得以货易货了!”
上一章   大清相国   下一章 ( → )
大清相国是知名作家王跃文力作,是一本文笔与情节俱佳的综合其它,优雅小说网免费提供大清相国最新章节阅读,希望您能优雅的在优雅小说网上阅读。王跃文撰写的大清相国最新章节免费在线阅读,大清相国为虚构作品,请理性阅读勿模仿故事情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