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致力于为用户为书迷提供免费好看的往事并不如烟(最后的贵族)全集 |
![]() |
|
优雅小说网 > 综合其它 > 往事并不如烟(最后的贵族) 作者:章诒和 | 书号:43042 时间:2017/10/30 字数:11821 |
上一章 越是崎岖越坦平:回忆我的父亲章伯钧 下一章 ( → ) | |
章诒和答记者问 章伯钧 问:凡50年代过来的人,都知道章伯钧是国中头号大右派,能否谈谈他的生平? 答:现在的人,只知章伯钧是大右派。他以此获罪,又以此留名。历史本⾝就隐含着无法估计的因素在內。 1895年 ![]() 他先⼊私塾,一年后转⼊乡间育才小学。我⽗亲自幼喜读书作文。每⽇归家放牛,以牛背上的昑诵为一大乐事。小学毕业遂投考省內有名的桐城中学。因数学不及格,几将落榜。后因文章着实写得漂亮,被校长(桐城派文人)破格录取。章家距学校90华里,那时的寄宿生须自带伙食。于是,我的⽗亲每月利用假⽇,由家肩挑大米、菜油,跋涉返校。他得知叔⽗为侄儿的求学上进,不断变卖田产,经济⽇渐拮据,便更加刻苦自励。 1916年20岁的⽗亲⾚脚草鞋来到武汉,考⼊武昌⾼等师范英语系。这时,新文化运动正以磅礴之势在国全兴起。他酷爱西方哲学著述,深受启蒙思想的影响,明确意识到国中人必须用主民科学态度去重新审视历史,正视社会现实。从此,主民主义开始成为他政治上追求的理想。他一面勤学功课,一面结 ![]() ![]() ![]() 1920年,刚毕业的⽗亲即被聘为宣城师范英语教员。不久,升任该校校长(宣城师范又名安徽省第四师范)。为了把学校办成传播进步思想的园地,他先后聘请恽代英、肖楚女、陈霞年(陈独秀之侄)来校任教。恽代英任教导主任兼国文教员,月薪与校长相等,大洋百元,⽗亲与他商讨⾰新教育的方针、计划,决定从充实教材、改进教学方法⼊手。不仅使生学学好书本知识,还要懂得人生意义,树立⾰命理想。为此他俩付出很多心⾎。利用课堂宣传主民科学,带领生学走出校门,去了解国中社会现状。一次,恽代英领着生学远走⻩山,沿途作社会调查,数⽇不归,家长纷纷跟⽗亲要人,认为这是把孩子引⼊歧途。他再解释也无济于事,最后闹得満城风雨,还告到芜湖和安徽省当局。半年后,恽代英被迫离职,我⽗亲通过⾼语罕介绍他到芜湖省立第五中学教书。为实现改⾰教育的理想,继恽代英之后,⽗亲又邀请肖楚女任教。肖楚女的作风不减恽代英,又极善讲演,把个课堂作为传播真理、批判封建思想的讲坛。结果,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芜湖与安徽省教育厅,又免去肖楚女之职,⽗亲也愤然挂冠而去。他任宣城师范校长仅一年,其敢作敢为,改冒天下之大不韪的教育举措,至今在安徽老一辈人心中仍传为佳话。后来的宣城四师,一直是皖南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当然,现在“宣师”的生学已不明细这段历史,据说该校园里⾼悬着恽代英、肖楚女的肖像,却无人再提章伯钧。 1922年,长省许世英以安徽省公费送我⽗亲赴德留学。他在柏林大学哲学系攻读黑格尔和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他与朱德同住一室,又经朱德介绍加⼊国中共产 ![]() ![]() ![]() ![]() 资本主义在国中尚未形成,在经济上受制于帝国主义。 国中资产阶级并未掌权,家国 权政实际上是军阀、官僚、买办的统治。 各中小城市虽被外国商品侵⼊而涂上一些资本主义⾊彩,但土豪劣绅依然垄断了乡村,广大地区笼罩着封建主义制度。 国中现阶段的社会结构,是处于“前资本主义时期”是一个在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庒迫下不断挣扎、⽇趋腐朽破碎的社会。而所谓前资本主义,则是指国中从东方式的封建社会走向近代资本主义的转变阶段。 这种社会规定了现阶段国中⾰命 ![]() ![]() 邓演达的观点,不仅为⽗亲所接受,而且运用于后来的⾰命实践。在福建事变中他就是以这种理论为指导的。后来他在抗⽇战争、解放战争时期的言论,也一贯以这些理论来表明自己的主张。北伐出师,我⽗亲一直在邓先生左右进军到武汉,并深受倚重。邓演达被杀害,⽗亲继承着邓演达这面旗帜,一直到新国中成立。第三 ![]() ![]() 我⽗亲在柏林大学的四年,系统地研习了马克思主义原著和充満辩证精神的黑格尔哲学。因而,他有着建立在丰厚社会科学知识基础上的理论坚定 ![]() ![]() 我⽗亲的奋发求学与精神气质,对他的两个弟弟起着表率与带动的作用短他去德国之后,二弟伯韬赴法国留学,为国中留法勤工俭学语文部主任,且参加了国中共产 ![]() ![]() ![]() ![]() ![]() ![]() 问:章先生最初是共产 ![]() ![]() 答:这个问题我现在只能回答一部分原因。大⾰命失败后,我的⽗亲对当时共产 ![]() 所以在与共中失去联系之后,再也没有主动恢复。他愿意追随邓演达创建第三 ![]() ![]() ![]() 问:据我们所知,章伯钧先生不仅是国中农工主民 ![]() 答:是的,但现在实际上已经把章伯钧遗忘了。记得1981年民盟央中召开了一次纪念建盟40周年的座谈会。⺟亲就是兴冲冲而去,悲戚戚而归。 谁都知道,民盟是在抗⽇战争的紧要关头建立的,它承担着国共两 ![]() ![]() ![]() ![]() ![]() ![]() ![]() ![]() ![]() ![]() 1941年3月29⽇民盟秘密成立。⽗亲是五人常务委员会之一员,兼任组织部长。 1958年1月26⽇,民盟央中宣布撤消章伯钧民盟央中第一副主席兼组织部长的职务。 我是章氏后代中唯的一盟员。但只要提到民盟,我內心总是隐隐作痛。因为为了这个组织,我⽗亲几乎送命,他的家庭几乎破裂,我和姐姐整天被搁在乡下的红薯地里,形同儿孤。它存留在我心中。 问:现在出版的关于反右运动的书不少,您都看了吗? 答:现在出版的关于反右运动的书,我翻翻而已,如叶永烈的,如化名为姚杉尔的“国中百名大右派”它们算是文学作品吧。从前的⾎泪,可以成为现在的资本;写别人的⾎泪,可以转换为自己的资本;不懂得主民 ![]() ![]() ![]() ![]() 问:那么,您能谈谈反右中章先生的情况吗? 答:对这个问题,我只能简而言之。 新国中成立,我⽗亲在府政部门和其它部门担任许多职务。诸如央中 民人 府政委员、政务院委员、 ![]() ![]() ![]() ![]() 1957年4月30⽇,他聆听了⽑泽东同志在最⾼国务会议上的讲话,非常奋兴。认为“民人內部矛盾”概念的提出“今后主要是解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问题”的总体方针和“百花齐放,家百争鸣”“长期共存相互监督”的方针确立,是⽑泽东对自⾝理论的突破。而这种突破将有益于他的社会实践。⽗亲说:第一代领袖是决心要把家国前途掌握在自己手里的领袖;第二代领袖是要能満⾜民人生活望渴的领袖,而生活又是不那么容易満⾜的。⽑泽东提出了民人內部矛盾和解决途径,他很可能要去完成两代领袖的任务。当共中提出以反对官僚主义、反宗派主义、反主观主义为內容的整风运动,我⽗亲是相信的,相信⽑泽东当初的确想整风,也要整风。但为什么忽然从整风转变为反右,又是在什么时候确立了这种转变,⽗亲却一概不知(现在有人考征是罗隆基的一句话触怒了⽑泽东同志,我不完全相信此说)。 既然确立了反右,也就同时确立了反右目标。于是央中统战部出面召开座谈会,让目标“⼊围”于是央中统战部长李维汉亲自电话催促⽗亲,一定要出席座谈会,给共中提批评意见。⽗亲再三推托,声明自己的观点意见平时都讲过了。“平时讲的不算数,一定要在会上讲。”——看来,非去不可了。1957年5月21⽇下午,腹泻不止的⽗亲坐在“吉姆”车內,心里还不知一会儿该说些啥?想来想去,想出个“设计院”还有些即兴內容: 今天,我谈个人意见。近20天来,国全各地都在谈论民內部矛盾,帮助共产 ![]() ![]() ![]() ![]() 鸣,放,并不影响共产 ![]() ![]() 现在工业方面有许多设计院,可是,政治上的许多设施,就没有一个设计院。我看政协、人大、主民 ![]() ![]() 现在大学里对 ![]() 政协、人大不要待到期満,今年就可以进行明年要做的大事的讨论。不能全靠视察制度,对家国准备做的事情要经常讨论, 近一两年来,府政对老年知识分子问题,有所安排,收到了极大效果。但是还有些名望较小的知识分子,思想已经起了很大变化,生活也有困难,府政应当有适当的政策,逐步地解决他们的问题, 国务院开会,常拿出成品,这种形式主义的会议可以少开。 镇反、三反、肃反中的遗留问题, ![]() 今后有关家国的政策、方针 ![]() ![]() ![]() 以上这篇刊于1957年5月22⽇《民人⽇报》的发言,最终成了我⽗亲划右的罪状和定 ![]() 1980年共中 央中决定给百分之九十九的右派平反扶定保留五个右派分子,以证明反右是正确的,必要的,导领者的错误在于“扩大化”在此决定下达的前一天,央中统战部把我⺟亲(由我陪同)找去谈话。谈话大意是: “既然央中给反右定 ![]() 又说:“当年给章先生划右的材料都不确实,从政治设计院到反对文字改⾰,都不能成立。而‘轮流坐庄’则是程潜批判右派时说的,也被按到章伯钧先生头上。现在我们重新整理了材料,右派定 ![]() 从府佑街出来,⺟亲默然不语,两手冰凉。她临终前还一再对我说,自己心底还有一桩事。我知道⺟亲的心事。其实,⽗亲的事在1957年夏季就完全、彻底地结束了。我希望右派这两个字永远保留下去。它永远属于章伯钧,属于我最亲爱的爸爸。 问:反右之后,章先生的心情如何? 答:这个题目是一个中篇题材。 划右以后,他从一个忙碌的政治家变为孤独的思想者。从此,灵魂在自己躯壳里无法安放。以至那副躯壳对于灵魂似乎都是“异已”的。棋天跼地,拘手挛脚。⾁体的不自由,伴以心灵的不自由。人作为“人”被有形、无形的外在力量所剥夺。只把一小部分(而且是一部分的內心生活)留给了自己。除了被批判和被抛弃之外,⽗亲一无所有。他看到的是头顶上的一块天空,面对的是一个 ![]() 我这里仅举几个例子来说明: 当大家都在大跃进, ![]() ![]() ![]() 当在反右之后,又搞反右倾,拔⽩旗运动,⽗亲偷偷对我说:“近代国中之败,败在热衷权力的人太多,始终忠于理想的人太少。发动批判的人如不能自我批判,他一定是把批判当作获取权力的另一种形式。” 当“文⾰”一临,数亿人都处在癫狂状态的时候,爸爸告诉我:“国中现代史上最黑暗的时期开始了。对一个追求主民与科学的人来说,生是地狱,死是天堂。马克思万万想不到他的哲学被蹋糟成这样。报上宣传的思想,与其说是哲学,不如说是宗教。只有一个主义 ![]() ![]() 除了可以思想,⽗亲还有深深的痛苦。他说这辈子面对共产 ![]() 反右运动中,与罗隆基、章乃器相比,⽗亲认错、认罪是最早的,而且是按着指定的调子去检查。为此,他反复思忖,最终很快下了决心,他对妈妈和我说:“难道让上面认错吗?我不认错,这个运动能收场吗?再不收场,扩大蔓延下去,到了乡镇小城就是抓人、坐牢、杀头,老罗和乃器哪有我清楚。” 一直到死,⽗亲不断地和我谈论国中知识分子的命运。每次谈及都无比 ![]() 问:关于您的⺟亲,我们只知道她生前是国全政协常委,农工 ![]() 答:我⺟亲原名李淑娴,其⽗在当地最早兴办洋学堂、女子学堂,开教育之先河。她自幼接受良好的正规教育。初中读的是河北宣化中学,⾼中考⼊享有盛名的京北女师大附中,⼊学不久,即被推选为生学会《生学月刊》主编。1927年,传来北伐战争胜利的号角,热⾎沸腾的她,怀揣六枚铜板,跟罗瘿公之子罗中震毅然南下投奔⾰命。那时,一向关怀并支持她学业的大姐李哲民(京北女师大化学系助教兼附中化学教师)正在武汉兵工厂任技术员,并与担任⾰命军总政治部宣传科科长的章伯钧结为伴侣—— 问:对不起,我揷上一句,是不是章先生有过两次婚姻? 答:不,准确地说,我的⽗亲有过三次婚姻。 第一次是1921年在安徽桐城,由他的寡⺟包办,娶当地农家女林氏,生子章师明。翌年,⽗亲留学海外,获哲学博士学位。1926年与好友孙炳文同船归国,在广州应中山大学文学院院长郭沫若之聘,任该院哲学教授。月薪280大洋。 ![]() ![]() ![]() ![]() ![]() ![]() 1933年,⽗亲正式写信给⺟亲,要求与之续弦。正在京北大学医学院读五年级的她,思前想后,既痛死者,又怜生者,遂于这年的暑假在海上与章伯钧共结连理。有人说,女人是男人温暖的港湾。我的⽗亲在游离了两个渡口之后,最终停泊靠港了。我的⺟亲也是在一种异常复杂的心态下,允诺了这桩姻缘,可以说,是一种理 ![]() 问:章伯钧先生是您⺟亲一生的转折点,否则,她可能成为一个很好的医生。对么? 答:对,但又不完全。因为扭转她人生轨迹的,还有邓演达。 邓演达与家⽗过从甚密。邓演达从德国归来,他们便一道在海上筹建国中国民 ![]() ![]() ![]() ![]() ![]() 1932年邓演达从东北返回北平,逗留了一周左右。他听说李哲民的妹妹在此读书。邓一向对哲民有很好的印象,据同志们介绍其妹也表现不错,于是决定菗空亲自去北大医学院宿舍看看。 当邓演达出现在我⺟亲面前的时候,她无论如何也不敢相信这个 ![]() ![]() 问:您在刚才的谈话里,为什么要特别提到邓演达看表的细节? 答:您是一位精细的记者。 1931年8月17⽇邓演达在海上愚园路被捕。戴季陶乘机向蒋介石进言:国中当今政坛最可怕的敌人,不是汪、⽇,唯有邓演达一人。这时,蒋介石收到历届⻩埔毕业生请求释放邓的联名信。此举使靠⻩埔起家的老蒋大为震惊,他决心杀邓。11月29⽇蒋亲自派其卫队,将邓杀害于南京城东。噩耗传来,举国骇然。特别是当我⺟亲听说一位看守托人辗转送出邓的遗物是一副对联(上书:人生自当忙不息,天地原来未瞬留。)另有带有汗渍与⾎痕的手表。她泣不成声,不由得想起邓先生以⾰命为天职的叮嘱,想起邓将军临别时朝手表投去的匆匆一瞥。在悲痛 ![]() ![]() 在我⽗⺟的婚后,⽗亲双手赠她一个用⽩绢包裹的物件。打开一看,是邓演达的那只金表。此后,我⺟亲奔波流离数十载,始终带着这件遗物。它浸透着那个时代的风雨烟尘。1966年,红卫兵连抄我家无数遍,这只手表被抄没。最珍贵的东西,以最耝暴的方式毁灭——国中的人与物之命运,常如是。 1978年我无罪释放,妈妈要做的一件事就是带我去南京祭扫邓墓。秋 ![]() 问:想必你⺟亲李健生先生在“反右”及“文⾰”中,都受到很大冲击吧? 答:是的。“反右”红火的时候,上级派人来动员她与我⽗亲离婚,让她远看刘清杨、近学浦熙修(这二人都是在丈夫张申府、罗隆基倒霉之际,宣布“划清界限”的)。我⺟亲听了摇头摇说:“我封建思想严重,在这个时候要老婆离婚,绝对办不到。”翌⽇,这段话就上了首都各大报刊。自然,我的妈妈也戴上右派帽子。 谈到“文⾰”我的心情极其沉重。以后,我会专门撰文追述这段锥心裂肺的岁月。总之,一切惨烈无情都指向了两个孤立无援的老人。那时的主民 ![]() ![]() 问:能否再介绍一下包括您本人在內的章氏后代的情况? 答:我⽗亲有一个儿子,两个女儿。 儿子叫章师明,即我的大哥。他1920年生于我⽗亲的老家安徽桐城,毕业于海上同济大学。现任国中农工主民 ![]() 我的姐姐章诒学,1939年生于港香,毕业于京北大学物理系。现为京北第二光学仪器厂研究所所长,教授级⾼工。京北市政协常委,国全妇联执委。 我叫章诒和,1942年生于重庆,毕业于国中戏曲学院戏文系。现在是国中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国中 主民同盟盟员。 问:如此看来,章氏后代皆为主民 ![]() 答:成就二字不敢讲。但我们几个平素为人及工作成绩,至少在主民 ![]() ![]() 问:听说《光明⽇报》、《国中教育报》、《民人政协报》、港香《文汇报》曾刊出章伯钧子女家属出资20万元,为章伯钧夫人李健生在其家乡河北省怀安县建立了李健生教育基金会。请问什么是李健生教育基金会?它是由谁建立的? 答:这是由人私捐款,以个人姓名命名的教育基金会。该会设立在河北省怀安县,旨在奖励这个地区的先进教师和优秀生学。李健生是章伯钧夫人,捐款人是章伯钧的子女。也就是说,是我们兄妹为纪念⺟亲,为发展其家乡的教育事业而办的一件善事。 问:你们兄妹怎么会想到要建立教育基金会?据我所知,你们当中谁也不是富翁大款。 答:自1957年始,我们三人在不同的地方均受着政治庒力与社会歧视,人生道路坎坷不平。譬如我“文⾰”中以现行反⾰命罪判刑20年,坐牢10载。⽗亲殁于被捕之初,女儿生于团圆之內,丈夫亡于平反之前。生活搅拌着⾎泪,⾎泪熔炼了灵魂。我对这样的人生并无怨悔,反觉自己有幸出自于这样的家庭,非常珍惜它。尽管⽗亲的骨灰摆进了八宝山,其实在他背上还背着黑锅。越是如此,子女就越应自強。我们兄妹 ![]() 问:听您的谈话,是否还要为章伯钧先生做点什么? 答:是的,只要主观条件具备,客观环境允许。 ——转自“国中青少年新世纪读书网” |
上一章 往事并不如烟(最后的贵族) 下一章 ( → ) |
往事并不如烟(最后的贵族)是知名作家章诒和力作,是一本文笔与情节俱佳的综合其它,优雅小说网免费提供往事并不如烟(最后的贵族)最新章节阅读,希望您能优雅的在优雅小说网上阅读。章诒和撰写的往事并不如烟(最后的贵族)最新章节免费在线阅读,往事并不如烟(最后的贵族)为虚构作品,请理性阅读勿模仿故事情节。 |